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研究目的

本书聚焦多边贸易体制中的非互惠问题。非互惠以互惠(reciprocity)为逻辑起点和基础,而reciprocity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学科背景下具有相互、互惠、对等三种不同层面的含义。相应地,non-reciprocity也具有非相互、非互惠、非对等三个不同层面的含义。第一层面的非相互是第二层面的非互惠的内在组成元素,而非对等既包含互惠下的非对等,也包含互惠之外的非对等——非互惠,非对等的范围大于非互惠。但考虑到学界对非互惠这一概念的惯常用法,本书仍将non-reciprocity一词的多层含义统称为非互惠。

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互惠具有美国互惠贸易政策渊源,以对等削减贸易壁垒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为规则支点。多边贸易体制中的非互惠是指多边贸易体制中一成员方(或缔约方)单方面给予另一成员方的利益或优惠,抑或成员双方或多方相互给予不对等的利益或优惠。非互惠是一种理念,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具有相应的规则条款以及未完善的机制支撑,因而多边贸易体制中的非互惠形成了一个从理念到机制,再到具体规则条款的“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概念。由于非互惠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意味着差异性的权利义务配置,因此多边贸易体制中的非互惠不仅体现为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还体现为新成员加入WTO议定书、关税减让表、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及开放式诸边协定等更广泛的形式。

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互惠与非互惠问题在本质上是WTO成员就贸易规则主导权和贸易收益分配而展开的博弈。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分配性矛盾在历史上没有得到解决,现如今这一矛盾更为凸显。在国家主权平等的基本原则下,国家间经贸合作是否要考虑各国的经济体量与实力,从而由贸易强国给予贸易弱国倾斜性让步?当对等开放已越发在主要贸易大国之间成为一种趋势,各国在国际贸易合作过程中如何协调不同发展水平缔约方之间的利益诉求?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应如何在规则适用的普遍性与国家利益多元化的包容性间取得平衡?上述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未来国家间经贸合作的前景,对于推动WTO改革与规则现代化进程,处理好WTO治理结构和规则生成危机也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对外开放的新发展阶段,既需要利用对等开放提供深化改革的动力,也需要通过非互惠获取发展空间和法治保障,维护自身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自主性。中国促推国际贸易非互惠制度完善,还有利于中国提升自身的国际话语权,为世界经济秩序的发展作出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贡献。因此,解决发展中成员待遇争议及非互惠制度完善问题,对于中国争取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多边贸易体制如今正面临着深刻的治理困境。以机制化、制度化为代表的WTO体制是多边贸易体制当下发展的最高阶段,这套以规则导向为基础的治理体系面临着来自体制内外的多重危机和挑战。其中,发展中成员待遇问题是各WTO成员围绕WTO治理困境所推动的改革焦点之一。以美国为首的发达成员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不正当地寻求特殊与差别待遇,利用WTO规则不公平地获取优惠待遇和灵活性。因而反对发展中成员身份的“自我认定”,拒绝给予部分新兴经济体发展中成员待遇,并要求以对等为前提,重构自由贸易秩序。

在美国频频抛出对等要求,并否定部分经济体享受发展中成员待遇之际,对多边贸易体制中非互惠问题的分析更具紧迫性。发展中成员待遇的实质正是多边贸易体制中的非互惠问题,对该问题的破解是推动WTO改革和规则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然而国际经贸体制中非互惠制度安排存在严重的治理困境。不仅非互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以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为代表、体现着非互惠理念的一系列规则条款也存在效力缺失的问题。且多边贸易体制还没有建立起可以反映成员发展需求的系统性非互惠治理机制,非互惠存在定位不清晰、标准不完善以及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回应上述问题,需要梳理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与非互惠的基本理论,分析非互惠治理困境的症结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另外,本书的研究尤其注重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与非互惠的张力。互惠是国家间开展经贸合作过程中的常用概念,反映了各行为体对公平贸易的理解。互惠原则也构成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石,在促进各成员展开经贸合作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然而实践中被冠以互惠之名的国际经贸合作呈现出名不副实的状态。互惠概念本身具有的内在复杂性与模糊性,为以美国为代表的成员操纵WTO治理理念与治理规则提供了有效途径,压缩了非互惠的制度空间,导致了多边贸易体制治理结构的失衡和发展赤字的出现。美国近年来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大力推行对等合作模式,深刻影响着包括WTO和各类区域贸易协定在内的国际贸易体系。要使得非互惠理念嵌入并体现在多边贸易规则中,从而增强贸易体制的发展导向性,必须协调处理好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与非互惠的关系。

因此本书对于多边贸易体制中非互惠问题的研究重点在于以下方面:首先,在多学科理论背景下,澄清互惠与非互惠的种类、层次和内涵,系统梳理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互惠与非互惠,并进一步阐释二者间的关系,从而厘清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与非互惠的基本理论问题。其次,分析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与非互惠的演进脉络,总结其发展趋势,以揭示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对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与非互惠演进的非对称的驱动力量。再次,对多边贸易体制中的非互惠进行法理分析,阐释非互惠的正当性,为完善多边贸易体制中的非互惠提供理论前提和铺垫。最后,揭示多边贸易体制中非互惠的治理困境,分析其生成根源,凸显互惠与非互惠之间的张力,并通过非互惠的制度完善,改善多边贸易体制的治理结构失衡。 CuIOJBV4mouho5uYwjtamb9tQm7PRhUG/BzenkL0wxbBAYMZZzVV6T/Mib2jTGZ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