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对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互惠与非互惠基本问题作了阐述。目的主要有三重。第一,互惠是非互惠的逻辑基础,想要恰当地理解非互惠,必须将互惠的基本内涵予以澄清;第二,对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互惠与非互惠作出系统性梳理,解决学界长期以来对于互惠与非互惠这一组概念的认知混乱;第三,在多学科背景下,确立多边贸易体制中非互惠的基本内涵和定位,为探究非互惠治理困境和完善作基础理论的铺垫。为实现这一目标,本章主要从三条线路入手,梳理互惠与非互惠的基本问题。第一条线路解释了互惠的词源、一般含义、学界对reciprocity的翻译差异和理解分歧,并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哲学等多个学科剖析互惠的内涵,重点对国际法中的对等和互惠进行了界定;并以互惠为基础,对non-reciprocity一词作出了全面的解释。第二条线路阐释了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互惠与非互惠。在规则层面揭示了互惠的美国国内法起源,梳理了对等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原则层面明确了互惠原则具备更宽泛的扩散的互惠特征,与社会学背景下的互惠更加贴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边贸易体制中的非互惠,区分了狭义与广义的非互惠,梳理了多边贸易体制中非互惠的表现形式,并特别辨析了非互惠与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非互惠与WTO例外这两组易混淆概念,全面厘清了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与非互惠之间的关系。第三条线路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中的互惠与非互惠,与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互惠与非互惠形成对照,既有利于对互惠与非互惠的基本问题形成系统化理解,也有利于探索多边贸易体制中互惠与非互惠的发展趋势与动力。本章的创新点在于,在多学科的背景下,对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互惠与非互惠进行全面系统的解释,还从不同维度建立起概念谱系,有助于澄清对对等、互惠、非对等、非互惠等不同概念的基本内涵、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