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企业作为产业的核心,不仅推动了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还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丰富的商机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国膜工业协会注册会员名单,并综合北京膜展(第1~23届中国国际膜与水处理技术及装备展览会)、上海膜展(2008—2021年AQUATECH CHINA上海国际水展)、广东膜展(广东国际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与广州国际水展,2018合并为GDWater广东水展)的参展商名录以及相关数据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国内有5035家规模以上的企业从事与膜材料/组件、膜装备与膜工程相关的业务。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经济重要地区,集中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江苏省以19%的占比占据首位,广东和山东分别以11%的占比紧随其后,浙江与上海分别有9%与6%的份额,北京占5%。这六个地区的膜企业总数合计占据了整个膜行业的60%以上份额,如图1-6所示。
图1-6 中国膜企业数量的地域分布
图1-6揭示了中国膜企业数量的地域分布情况,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和山东省等地区膜企业数量排名靠前,这些地区也是全国工业制造业较为发达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膜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通常,工业发达地区对膜法水处理的需求量较大,因为工业生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水处理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因此,工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膜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膜企业的分布不仅与地区经济状况相关,还与当地的科研力量、创新环境以及产业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拥有丰富科研资源和良好创新环境的北京和上海,为膜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也促进了膜产业在这两个地区的发展。
根据产业链的分类,我国膜企业主营业务可分为三大类:(1)膜生产环节的膜材料与膜组件、膜设备;(2)膜应用环节的膜工程与应用;(3)膜运营维护环节与配套服务等。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从事膜材料与膜组件生产、销售业务的膜企业占比高达37%。这说明我国的膜产业已经建立了膜材料的开发与供应链,以及膜组件生产加工和销售链,为膜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其次,从事膜设备(27%)、膜工程与应用(13%)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紧随其后,说明我国膜产业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事膜运营维护与膜配套设备业务的企业占比也达到12% 和11%(见图1-7)。这些数据反映我国膜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水处理用膜、特种分离膜、气体分离膜、能源用膜、医用膜和特种功能膜等多种膜产品并重的发展趋势,涵盖了膜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膜组件的加工与销售、膜设备的制造与应用,以及膜工程与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同时,配套的运营维护服务也日益受到重视,这为膜技术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图1-7 中国膜企业数量的主营业务分布
图1-7揭示了中国膜企业数量的主营业务分布情况。膜材料与膜组件生产、销售业务占据了主要比例,说明我国的膜产业重视膜材料和组件的研发与应用。膜设备、膜工程与工程相关业务紧随其后,这反映我国膜技术在工业和市政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膜配套与运营维护业务也占有一定比重,说明我国膜产业已经逐渐从产品供应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中国膜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蓬勃的态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膜企业数量逐渐增加,规模不断壮大。膜产业在我国水处理、特种分离、能源利用、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随着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膜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创新环境,推动膜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动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膜产业的监管和规范,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膜技术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通过多方努力,中国膜产业必将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引领全球膜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