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PUTONGHUA SHUIPING CESHI,缩写为PSC)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进行测查的口语考试。考试形式为口试。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是证明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的有效凭证,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一印制。普通话一级乙等及以下成绩的证书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加盖印章后颁发,普通话一级甲等的证书须经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审核并加盖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印章后方为有效。有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全国通用。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
普通话是以汉语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用语;是我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必须使用的公务活动用语;是不同方言区以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交际用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掌握和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影视话剧演员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因此,有必要对上述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持等级证书上岗制度。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