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五脏者,中之守也。
五脏,是生命之内守。就人体而言,基本可以分成三大块:头、体腔、四肢。四肢我们可以看得见,但头和体腔,就比较麻烦。头,为精明之府,看头部的病变就是看人的精神状态,就是看头上的七窍是否有神:眼不花、耳不聋、口知味、鼻呼吸通畅,这些都好,头之“精明”就好。如果头往前倾,两眼无神,就是精明已缺失。体腔呢,只能从进和出观察,体腔的上口是咽喉,下口是肛门,这两个区域有病,就是里面病了。有进就得有出,进出都爽利干净,没毛病,人就没毛病。所以每天观察二便,也是一件重要事。孩子发烧了,别老盯着头,只要他二便通畅,就说明内在的运化是正常的,烧就能渐渐退下。
中盛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
如果邪盛于这个体腔中,五脏之气壅满,邪气盛而喘,容易伤于恐惧,也就是有恐惧窒息感,这时讲话声音重浊不清,好像在密室深处发出的声音,这是肺、脾、肾三脏失守,中气有湿邪导致的。
这是在讲闻诊。肺气破败的声音发闷,肺与鼻相通,如果鼻子不通了,比如鼻炎,鼻音就会囔囔的,音色低沉、混浊。脾湿重,音声不清爽,总有呼噜声,好像痰粘在嗓子上。肾音破败,则有哮音、喘音。总之肺、脾、肾三脏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代表,如果这三脏出问题了,人的声音就会有表现。“声如从室中言”,指的是声音无力,有窒息感。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
“言而微”,指人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声音小而微弱。而且这种人还有一个表现——终日乃复言者,指的是成天说重复的话,这在《伤寒论》里专门有个词叫“谵语”,即“此夺气也”,这是肺气失守的表现。病人出现谵语,就要小心了。张仲景是观察日常生活的高手,如果病人出现谵语,并且动作总是捻衣扣、摸床缝、在空中乱抓,那这人已经出现烦躁和大虚证,说明患者就快要死了。人出现烦躁之象,就要抓紧治疗了,有些人睡不着,能安安静静地躺着,就没事;一烦躁,浑身出黏汗,再胡言乱语,就要小心了,这是这个人的气要飘了,神要散了,此时必须大剂回阳药物治疗,否则危及生命。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先说“衣被不敛”,指这人已经发展到不知用衣服遮掩自己了。而且言语混乱,没有逻辑,就是神明大乱了。
“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言语善恶是一会儿好话一会儿恶话,这里面主要偏于恶语相向。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言语颠三倒四,恶言相向,而且完全不避讳远近亲疏,亲人也骂,陌生人也骂,这人就是疯了,所以《内经》说:“此神明之乱也。”这种精神狂躁,就是五脏之中心、脾、肾三脏之神明也不行了。
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
仓廪,就指脾胃。门户不要的“要”,在这里通“约”,约束之意。胃,为仓廪,属于阳明,下面门户指魄门,魄门就是肛门,归属大肠经,也是阳明,二者同气。人体这个体腔,上通贲门,下通魄门,这两个通口好了,人体就舒服。有进就得有出,进就是阳明胃,出的是阳明大肠,阳明指火力旺,上面不旺就腐熟不了食物,下面不旺就形不成粪便。所以,如果上面吃不下,下面又拉稀,又大便失禁,这人就好受不了。要说,两个就一起说,所以就会有肠胃病的说法。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水泉指“尿”。水泉不止,指小便多且失禁。这是因为膀胱不能发挥敛藏的功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经阴阳属性是太阳,所谓太阳,就是阳气足,能固摄,津液才能藏焉;阳气不足,固摄能力低,就会小便失禁。现在尿失禁的病人很多,有些女性咳嗽一声尿就出来。不只更年期女性有这个临床表现,现在有些中年女性也这样,除了盆底肌肉松弛的原因,也有太阳经不能发挥阳气的固摄作用导致的。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就是说,五脏一旦失守,至少出上面五种问题。其实在古代,一脏失守,人基本上就不行了。现在五脏失守还能活着,还是得感恩现代医学,比如心肌梗死发作,西医及时干预,人还是有救的。中医能在防治心肌梗死上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胸闷气短、心脏刺痛时,及时服用中药,确实能阻断心肌梗死的发作。所以,谁也别有太多的偏见,关键看你和谁的缘分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