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脉象与四时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

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

在这里,黄帝提出了五个问题。黄帝问道:一、脉象是怎样应四时的变化而变动的呢?二、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病变的所在呢?三、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疾病的变化呢?四、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病忽然发生在内部呢?五、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病忽然发生在外部呢?请问这五个问题,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

岐伯回答:请让我讲一讲人体的阴阳升降与天运之环转相适应的情况。

一个脉诊,怎么就和天之运转这么大的事联系上了呢?其实,脉不外乎四时,四时不外乎五行,五行不外乎阴阳,阴阳不外乎天运。所谓脉象与天运转换的关系,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就是天运。春天的脉就得一点点浮上来,夏天的脉就得洪大一点,就是正常脉。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毛,冬脉沉,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黄帝内经》开篇全讲这些东西。如果冬天人的脉象全部上浮,那就会出危险。如果冬天脉沉,或把不到脉,却没事。就说明你身体自保产生了作用,知道把气往回收,这就是跟上了天运之变化,否则就没跟上。

具体的脉诊和四季的关联是如何体现的呢?岐伯接着说:

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

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间的变化,阴阳四时都与人体阴阳相应。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这四个都是主语,所以其中应该都是顿号。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这几个都是谓语,即,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这些,造成了春天的温暖,同时人体脉象浮越;导致了夏天的暑热,同时人体脉象洪大;导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脉象开始沉降;造成了冬天的寒藏之气,脉象开始伏藏,怒,就是憋着,沉。

其实,后面这句也可以翻译成:春之暖,形成了夏之暑;秋之忿,形成了冬之怒。也就是,没有春天的暖,就没有夏天的暑湿;没有秋天的肃降,就没有冬天的伏藏。

反过来讲,就是脉不外乎四时,都是跟四时有关的,四时不外乎五行,五行不外乎阴阳,阴阳不外乎天运。

应在天下事上,应在人身上,都是这几句话,肯定都应四时阴阳之变,没有起伏是不可能的。这几年大家可以见到,昨日的巨富,转眼就大厦将倾,为什么呢?一是摊子铺得过大,二是修为不够。所谓修为,一是不忘初心,找好自己的使命,认真去做。认真负责,真的很重要,糊弄百姓就是糊弄苍天,糊弄苍天就没好结果。二是不贪、不痴、不狂,贪则有难,痴则有怨,狂则死。三是要敬天、惜福,人知敬畏,就不会胡来;人惜福,就福报绵绵。老天对我们的爱,首先是对我们家庭的呵护,夫妻恩爱,子女贤良,否则就是鸡飞蛋打、一地鸡毛。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也就是,四时气候的变化,人体的脉象也随之变化而升降浮沉。春脉如规之象,规主圆,轻虚而滑;夏脉如矩之象,矩主方,洪大而滑数;秋脉如秤衡之象,衡平,轻涩而散;冬脉如秤权之象,权沉,沉稳而滑。

《黄帝内经》用规、矩、衡、权,也就是圆规、尺子、秤杆和秤砣来取象四时的正常脉。这个四时正常脉,都有点流利滑,这是气血源源不断的本相,然后,春圆、夏方、秋平、冬沉,是四时之常脉。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

四时阴阳的情况也是这样,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微升,阴气微降;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阴气微升,阳气微降。四时阴阳的升降是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的,人体脉象的变化,亦与之相应。脉象变化与四时阴阳不相适应,即是病态。根据脉象的异常变化就可以知道病属何脏,再根据脏气的盛衰和四时衰旺的时期,就可以判断出疾病和死亡的时间。

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

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纪就是规矩。这句是说,四时阴阳变化之微妙,都在脉上有所反映,因此不可不察。诊察脉象,有一定的纲领,就是从辨别阴阳开始,结合人体十二经脉进行分析研究,而十二经脉应五行而有生生之机;观测生生之机的尺度,则是以四时阴阳为准则;遵循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不能有失误,则人体就能保持相对平衡,并与天地之阴阳相互统一。知道了天地升降之气合一的道理,就可以预决人的死生。

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所以,五声是和五音相应合的,五色是和五行相应合的,脉象是和阴阳相应合的。

最后这句“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很重要。很多人总说阴阳五行要从哪里入手,就从声、色、脉入手。

声合五音,就是五声源于五脏,所以了解五声、五音,就是知五脏的变化,比如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等。中医里脾声为“歌”,“歌”是脾的自救,唱歌可以宣脾,而《六字诀》里的脾“呼”是对脾的锻炼,脾病呼时须撮口,也得收腹,可以救治口臭、四肢生疮、食冷积不化等。

色合五行。脸色对应五行,五行各有其色。比如肝“在色为青”、心“在色为赤”、脾“在色为黄”,如果脸上有青又有白,对应肝和肺,所以要观察其变化,以知吉凶。所谓吉呢,就是好转;所谓凶呢,就是恶化。

脉合阴阳。比如数脉就属于阳脉,而沉脉就属于阴脉。 0pg+nqoJVWMjKWQwgZUq8yA8JLDMvHtcGeOv2BY+t6PBeqdC94Kb+tkjw9ppzxD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