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看似普通的无名女尸案,如同一条未知的导火绳,而程元鲲提供的线索,恰好将它点燃,导火绳的那一端究竟会引爆多大威力的“炸药”,还是未知数。
张明虎感到事态严重,他用最快的速度将本案相关的所有物证罗列清楚,办理了移交手续。
第二天一早,展峰带队来到市殡仪馆内的法医解剖中心。
在市局法医的帮助下,展峰从冷藏柜中取出那具已提前解冻好的鞣尸。
从心理承受能力上说,鞣尸的尸观要比普通尸体容易接受。放在解剖台上的这具呈平躺状,毛发尚存,面部五官虽不算清晰可见,但尚能辨别第二性征,由于此前已做过尸检,所以尸体并无衣物包裹,可见全身皮肤黝黑,并带有皮革般光亮,触之有柔性,不易回弹。
当鞣尸从低温冷藏“恢复”到正常温度后,展峰将其还原到了现场勘查的原始状态。
同步录音录像全部调试完毕,由展峰主刀,鞣尸的二次解剖正式开始。
展峰首先来到物证台上那个黄色的敛尸袋旁,负责速记的司徒蓝嫣也跟着将记录本翻到了“尸体附着物”那一页。
他拉开卷尺,测量几组数据后,松手让卷尺自动缩回。“亮黄色敛尸袋,平铺后为长方形,长210厘米,宽70厘米,厚0.5厘米,牛筋布材料,内涂防水胶层,空袋重3斤,正面缝制有倒U形拉锁轨道,拉链为不锈钢材质。”说着,展峰捏住拉锁头,上下滑动了几下,“时隔这么久还能拉动,可见做工精良,绝非普通一次性拉锁可比。不过就算做工再精良,也不可能一点锈渍都没有。”他从工具箱拿出高倍放大镜对准拉锁牙的位置仔细瞧了数分钟,“难怪……”他把双眼从放大镜上端移开,这时连接同步录音录像的大屏上出现了被放大后的影像。
隗国安看着那星星点点的反光:“拉锁牙上也有涂层?”
“没错。”展峰用解剖刀轻轻一划,看着划痕中的乳白色物质道,“这是一种浸入式涂层,可起到防水、防腐蚀的作用。”说完,他又看向敛尸袋的两端,“顶部和底部,分别缝制了两个金属拉环,顶端拉环完好,底端拉环变形严重,炸线约5厘米,底端拉环上拴有一截被扯断的麻绳,绳端呈丝状断裂,这是由于麻绳浸泡在沼泽土壤中,加之重物长时间作用,导致的拉扯性撕裂。”
司徒蓝嫣停下笔。“沼泽土壤密度较大,尸体下沉缓慢,拴上重物可以加快下沉速度。反映出凶手急切的作案心理。不过要想在沼泽区找到恰到好处的重物,也非易事,说明下坠物定是嫌疑人自己带来的。”
“可能性颇大。”
“重物究竟是什么?”
“首次勘查时,接案技术员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对沼泽坑进行深挖后,他们找到了一块不规则状的岩石,重约42斤。”
“为抛尸准备工具,说明是有预谋作案……”司徒蓝嫣自言自语,在记录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判断。
隗国安冷不丁开口:“展队,有个问题,我不是太明白。”
“你说。”
“敛尸袋这个东西,大多为一次性用品,我刚上网搜了一下,那种价格在十元左右的销量最高,而嫌疑人使用的这种加厚防水敛尸袋,一个要八九十元。抛个尸用普通的就完全够了,为什么要用质量这么好的?”
“会不会是因为那个拉环?”嬴亮不知何时已在数据库中把市面上最常见的敛尸袋图片给罗列了出来,“鬼叔提醒得好,我刚才查了一下,从颜色上分,常见的敛尸袋,有黄、黑、蓝三种颜色。其中黄色代表黄道吉日,黑色代表庄重,所以这两种颜色多使用在殡葬行业。而那些时常与尸体打交道的应急单位,比如说咱们公安局、应急管理局、急救中心等,多会采购蓝色,用来与殡葬行业加以区分。当然,这只是统计出的概率,并不是绝对。
“据《民政行业标准》‘MZ/T 135-2019’关于《遗体收殓运输卫生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记载,敛尸袋是一次性用品。所以制造商都会按照行业标准去生产,普通一次性敛尸袋多采用的是PVC材料,料质很薄,而且很少会设计拉环,因为一旦设计,受尸体自身重力的影响,就很容易把敛尸袋扯烂。”
“有道理。”隗国安附和道,“尸体送至殡仪馆,基本都是放在推车上,而法医解剖、事故救援也都有担架,这些单位不可能为了一个拉环,在敛尸袋上花费这么高,都快一百一个了。”
“但是有些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这种价格较高的一次性敛尸袋。”嬴亮从数据库中调出一张照片,展示给众人,“你们看,这种规格的敛尸袋,是不是和本案的比较类似?”
几人纷纷把目光投来,隗国安道:“亮黄色,带拉环,看起来也比较厚实,除拉锁位置不同以外,其他几乎一模一样。”在确定答案后,他又看了一眼右下角的价格,“我滴(的)乖乖,这一个要二百八十五元,怎么这么贵?”
“因为它是用来处理特殊尸体的,用量少,自然就贵。”
“特殊尸体?”
“没错,这种敛尸袋不光防水性能好,还可以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所以它在某些领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传染病医院、生物化学科研机构(主要装实验动物尸体)等等。”
“这种敛尸袋,是不是需要特殊购买渠道?”
面对隗国安如此刁钻的问题,嬴亮尴尬地挠了挠头:“这个……我不是太清楚。”
隗国安看向展峰,后者会意道:“敛尸袋属于消耗品,尚无明确生产标准,所以确定购买渠道比较困难,不过……你们看这里。”他指着袋子正面一处像极了汉字部首“匚”的痕迹。
“这是……卡槽?”
“对。”展峰利用检验台上的微距镜头,将此处痕迹放大,此时,那边缘锯齿状的塑料碎片也重新变得清晰可见。
“卡槽长10厘米,宽6厘米,银行卡大小,作用显而易见,是用来塞入死者姓名牌的。卡槽上曾覆有硬塑料膜,从痕迹判断,膜是被人故意撕下来的。你们觉得什么人会这么做?目的又是什么?”
面对展峰提出的问题,隗国安和嬴亮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倒是半晌未开口的司徒蓝嫣接了话头:“附加动作反映出动机。要是新的敛尸袋,则不需要多此一举,这说明用于抛尸的袋子,曾塞过姓名牌。而塞姓名牌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注明死者身份,方便家属认领,只有尸首经团体或单位接手后,才会这么做,如医院无力救治、抢险救灾发现等。姓名牌多为纸质,手写而成。往往这边写过,那边就会塞入其中,未干的字迹,不可避免地会印在塑料片上,就算事后姓名牌被抽出,塑料片上也有隐约字迹可见。嫌疑人将卡槽上的塑料膜撕掉,大概率是这个原因,而这也恰巧证明一点,抛尸用的是二手敛尸袋,这是其一。
“其二,特殊敛尸袋用于医疗,根据国家规定,医疗废物有特殊处理渠道,不可能直接丢弃,嫌疑人能接触到这种东西,恐怕存在一定行业关联。”
“师姐说得有理。”嬴亮先拍一番马屁,又道,“可展队说得也没错,类似行业面太广,敛尸袋上又没有任何标识,想通过渠道确定嫌疑人的职业特征,有些困难。”
“那就暂且放一放。”展峰把敛尸袋移到一边,接着他按照原始勘查的顺序,拿起了另外一个物证——八卦镜。
“它是在敛尸袋中发现的。”展峰将八卦镜一分为二,“直径17.5厘米,厚1.5厘米,重约250克,中间圆框部位,用胶水粘着一块圆形的凸透镜,由于酸性土壤的腐蚀,胶水已失去黏性。取下玻璃镜,观察边缘,可见坑洼毛边,这是使用劣质工具裁剪玻璃后留下的特征。用手上下掰动八卦镜,能感觉出柔性,从外观看,八卦镜金黄,看似为铜,实则是杂质含量较高的地条钢所制。”
嬴亮露出失望的神色:“一看就是哪里都能买到的地摊货。”
司徒蓝嫣却说:“虽然我不清楚使用八卦镜到底有什么讲究,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是一种辟邪之物。嫌疑人塞入这个,估计是为求一个心理安慰。反映出对方存在迷信观念,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
“要说八卦镜,道九是专家。”隗国安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回头我问问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