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很多时候必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例如刷牙、洗头、吃蔬菜等。父母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为你好,对你有利,你必须做。而孩子的感性思维却是,这个我不喜欢做,我害怕做,为什么大人总是强迫我。当孩子带着这种情绪来到门诊的时候,会明显地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不感兴趣,对助手也爱答不理。为了减少孩子在治疗过程中的抗拒心理,我们一定要和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非常重要。我们建议通过行为引导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孩子和我们同步,尽可能不要太依赖物质兑换来取得效果。
在环境氛围的设置中增加一些能够吸引孩子的“亮点”,通过一起去“探寻”这个“神秘的亮点”,跟孩子搭建起最初的沟通桥梁。每当孩子突破了自己,信心与勇气有所增加时,可以给予他们一些适当的奖励。这种方式,能让孩子更加坚定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鼓励孩子迈出坚实的一小步,也许就能得到更多的意外收获。
给勇敢踏出第一步的孩子什么“奖励”是合适的呢?玩具吗?学习用品吗?要是直接询问孩子的意愿,他会不会“狮子大开口”?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个“第一次”,每一次勇敢地尝试都要经历内心的挣扎,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担心和恐惧。为了激励孩子、帮助孩子勇敢踏出第一步,我们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我们的做法是通过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来鼓励孩子。
我们在网店专门定制了门诊主题的“积分存折”,把孩子注意力从“奖品”转移到积分上来。我们以玻璃墙形式展示出所有可用积分兑换的物品,标注上相应的兑换积分数,只需稍微提高一点兑换难度,就可以把孩子对这个奖品的喜爱转换为达到积分的挑战。此时,玻璃墙上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讲有多值钱、有多喜欢已经不重要了。他们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怎么通过积攒积分兑换到玻璃墙上“看上眼”的东西。通过努力积攒积分而兑换到的“宝贝”会让孩子更加珍惜。此外,大部分奖品在网上就能淘到,物美价廉。价值较高的奖品只需要摆出一两件就足够了,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其实没有耐心积攒到那么多的积分,“见好就收”是普遍心理。
这样,既能让小朋友在付出努力后有所收获,又能让他们体会并珍惜这历经艰辛才换来的“宝贝”。当然,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仅仅是为了表达对孩子的赞许,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在就诊过程中,让孩子充分认识到口腔问题会给自己带来的危害。最终,孩子会将对追逐积分的兴趣逐渐转移到对爱牙护牙的关注上,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让孩子养成爱牙护牙的好习惯,拥有一口健康好牙,多一份自信。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认可这样的方式。所以,除了积分兑换奖品这种方式外,还可以设置游戏硬币的奖励。硬币可以玩游戏、扭蛋、夹娃娃。这些既具有一定挑战性又不会造成安全问题的设备,孩子们也很喜欢。同时,门诊还准备多种多样的诸如小气球、小风车等小玩具,将它们穿插在孩子就诊过程的每个关键点,从而淡化孩子追逐积分的功利性,提升他们对诊所的好感度,让他们每次来到诊所都感觉“收获满满”。这样也可以使孩子改变对牙科诊所的刻板印象,让他们对牙科诊所的印象从“可怕的医院”变为“愉快的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