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随着“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以及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绿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绿化水平也由简单的绿化转向美化、彩化,乡村和城市一样,变得越来越美丽、宜居。色叶树种因其独特的观赏特性,向人们呈现了多姿多彩的特色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不仅是森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绿化中极为重要的美化材料。
色叶树种一般是指在一年四季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全部或部分叶片较稳定地呈现非绿色的色彩,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的总称。笔者认为,色叶树种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叶片呈现非绿色;二是呈色必须“稳定”,即呈色期须持久或具周期性;三是要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一般来说,色叶树种的色彩、鲜艳度及呈色期等受到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自身因素主要是叶片表面的毛被、鳞片等附属物的颜色和叶片内部色素的种类、含量及分布。外部环境因子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大气、病毒等。根据叶片呈现的颜色及其组合,色叶树种可分为单色类,如黄色系、红色系、紫色系、白色系等色彩的树种;多色类,即叶片在同一季节呈现两种及两种以上色彩的树种;杂色类,包括斑色叶、双色叶及零星色叶等树种。根据色叶树种在不同季节呈现的叶色变化特点,又可以将其分为春色叶、秋色叶、春秋色叶、常色叶(单色叶、双色叶和斑色叶)等树种。我国南方、北方因地理区位、气候、地形、海拔、土壤等原因,色叶树种的种类也存在一定差异。北方的秋色叶树种较为丰富,且色彩较为鲜艳;南方则以春色叶树种居多,色彩相对而言没有北方丰富。
我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拥有丰富的树木资源,色叶树种资源也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彩叶植物达1500多种,分属135科481属,其中,色叶树种近500种。与国外相比,我国对色叶树种的利用和品种选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乡土色叶树种应用的缺乏,致使目前城市绿化存在树种单一、色彩单调、季节性变化不强等问题。开发利用乡土色叶树种,不仅可以丰富景观的多样性,突显出城市绿化的地方特色,由于色叶树种适应性强,价格便宜,还可以降低引种驯化成本、减少生态危害,从而使城市绿化与当地地带性树种更好地融合,建立良好的城市开放空间,更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乡土色叶树种的推广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付诸实施,珠江三角洲携手港澳地区正向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迈进。广东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全力提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将为珠江三角洲跻身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对筑牢大湾区生态屏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湾区,建设美丽、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森林城市,乡土色叶树种作为今后城市发展的新宠,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华南地区地处中国南部,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省(区),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地貌复杂,色叶树种资源丰富,但因篇幅所限,本着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产业化前景好及有一定代表性等原则,本书精选了华南地区色叶树种252种,隶属于70科177属。书中除了有规范的中文名、科属、拉丁学名外,还详细介绍了这些色叶树种的识别特征、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本书是根据科技人员多年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编撰而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所选树种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乡土色叶树种的保护、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华南地区多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感谢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中的各位作者,感谢李秉滔教授为本书作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编者
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