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热是由于夏季暑气熏蒸而持续一段时间的发热,常伴无汗、多尿、口渴多饮等典型症状,小儿的体温会随气温的变化而改变,多在38~40℃。本病2~5岁小儿常见,南方地区多发,一般秋凉后本病自行消退,可不治而愈,且不留后遗症。
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此阶段小儿的汗腺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所以对体温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差。现代医学除退热药外,目前尚无针对本病的治疗药物,各位家长可以尝试使用小儿推拿来辅助降温。
那么,暑气熏蒸,小儿推拿该怎么做呢?
揉二马(二人上马)
位置 小指和无名指根部交点处。
操作 一手固定孩子被操作的手掌,用另一只手拇指在二马穴上点揉,揉150次。
功效 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尿通淋。
清天河水
位置 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 食指和中指并用,从手腕推向手肘,称“清天河水”,推300次。
功效 清热解表、除烦、凉血、利尿。可治疗一切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退六腑
位置 前臂尺侧缘,肘腕之间的一条直线。
操作 食指、中指指腹着力,沿前臂尺侧缘从手肘推向手腕,称“退六腑”,推300次。
功效 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通便、泻热。可用于一切实热证。
揉大椎
位置 颈后突起最高点下端凹陷处。
操作 用拇指指端或掌根为着力点,做轻柔和缓的按揉,揉100次。
功效 清热解表、发汗。
推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食指、中指指腹着力,沿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由上至下方向直推,至皮肤微红即可,称“推天柱骨”,推200次。
功效 降逆止呕、清热、解表、疏风散寒。
推脊(脊柱)
位置 从尾骶部龟尾至大椎成一直线。
操作 食指中指并行或用掌根,贴于脊柱上,从上往下直线推动。
功效 调阴阳、理气血、通经络、清热、降气。
1.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预后良好。
2.可通过三豆饮(黄豆、绿豆、黑豆)、翠荷饮(西瓜翠衣、鲜荷叶)等食疗方辨证治疗本病。
3.日常中可让孩子多吃些黄瓜、西瓜、银耳、菠菜、百合等生津止渴清热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