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 仲景 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 两,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甘草(炙)一两。伤寒太阳 表证无汗,用此发之。麻黄善发汗,恐其力猛,故以桂枝 监之,甘草和之,不令大发也。按:麻、桂二汤虽治太阳 证,而先正每云皆肺药,以伤寒必自皮入,而桂、麻又入 肺经也。
桂枝汤 仲景 治太阳 中 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枝、芍 药、生姜各三钱,炙草三两,大枣十二枚。治太阳中风有 汗,用此解肌,以和营卫,中犹伤也。仲景《伤寒论》通 用。 桂麻相合名各半 汤 ,太阳如疟此为功 热多寒少,如疟 状者,宜之 。
大青龙汤 仲景 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麻黄六两, 桂枝、炙草各三两,杏仁四十枚,石膏鸡子大,生姜三 两,大枣十二枚。 太阳无汗兼烦躁 烦为阳、为风,躁为 阴、为寒。必太阳证兼烦躁者,方可用之。以杏、草佐 麻黄发表,以姜、枣佐桂枝解肌,石膏质重泻火,气轻亦 达肌表。义取青龙者,龙兴而云升雨降,郁热顿除,烦躁 乃解也。若少阴烦躁而误服此则逆 ,风寒两解此为良。 麻 黄汤治寒,桂枝汤治风,大青龙兼风寒而两解之。陶节庵 曰:此汤险峻,今人罕用。
小青龙汤 仲景 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太阳表证 未解,心下有水气者用之。或喘或咳,或呕或哕,或渴或 利,或短气,或小便闭,皆水气内积所致。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干姜、桂枝、麻黄、芍药(酒 炒)、炙草、细辛各二两,半夏、五味子各半升。桂枝解 表使水从汗泄,芍药敛肺以收喘咳,姜、夏、细辛润肾行 水以止渴呕,亦表里分消之意。
葛根汤 仲景 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 桂枝、芍 药、炙草各二两,姜三两,枣十二枚,此桂枝汤也,加葛 根四两,麻黄三两。 轻可去实因无汗 中风表实,故汗不得 出。《十剂》曰: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是也 ,有汗加葛无麻黄 名桂枝加葛根汤,仲景治太阳有汗恶风 。
升麻葛根汤钱氏 钱乙 ,再加芍药甘草是。 升麻三钱, 葛根、芍药各二钱,炙草一钱。轻可去实,辛能达表,故 用升麻发散阳明表邪。阳邪盛则阴气虚,故加芍药敛阴和 血。升麻、甘草升阳解毒,故亦治时疫。 阳明发热与头疼,无汗恶寒均堪倚。 及目痛、鼻干、不得卧等证。 亦治时疫与阳斑,痘疹已出慎勿使 恐升散重虚其表也 。
九味羌活 汤(张元素) 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羌活、防风、苍术各钱 半,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各一钱,细辛五分, 加生姜、葱白煎。 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 洁 古制此汤,以代麻黄、桂枝、青龙各半等汤。用羌、防、 细、苍、芎、芷,各走一经,祛风散寒,为诸路之应兵。 加黄芩泄气中之热,生地泄血中之热,甘草以调和诸药。 然黄芩、生地寒滞,未可概施,用时宜审。
十神汤 《局方》 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行 瘟疫 感冒效堪夸。 葛根、升麻、陈皮、甘 草、川芎、紫苏、白芷、麻黄、赤芍、香附等分,加姜、 葱煎。治风寒两感,头痛发热,无汗恶寒,咳嗽鼻塞。 芎、麻、升、葛、苏、芷、香附,辛香利气,发表散寒。 加芍药者,敛阴气于发汗之中;加甘草者,和阳气于疏利 之队也。吴绶曰:此方用升麻、葛根,能解阳明瘟疫时 气。若太阳伤寒发热用之,则引邪入阳明,传变发斑矣, 慎之!
神术散 《局方》 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 苍术 二两,炙草、细辛、藁本、白芷、川芎、羌活各一两,每 服四钱,生姜、葱白煎。 各走一经祛风湿 太阴苍术,少阴 细辛,厥阴、少阳川芎,太阳羌活、藁本,阳明白芷。此 方与九味羌活汤意同,加藁本,除黄芩、生地、防风,较 羌活汤更稳 ,风寒泄泻总堪尝。太无神术 散,太无,丹溪 之师 即平胃 散 ,加入菖蒲与藿香。 陈皮为君二钱,苍术、 厚朴各一钱,炙草、菖蒲、藿香各钱半,治岚瘴、瘟疫时 气。 海藏神术 散 苍防草,太阳无汗代麻黄。 苍术、防风各 二两,炙草一两,用代仲景麻黄汤,治太阳伤寒无汗。 若以白术易苍术,太阳有汗此汤良。 名白术汤,用代桂枝 汤,治太阳伤风有汗。二术主治略同,特有止汗、发汗 之异。
麻黄附子细辛汤 仲景 ,发表温经两法彰。 麻黄、细辛 各二两,附子一枚(炮)。麻黄发太阳之汗,附子温少阴 之经,细辛为肾经表药,联属其间。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少阴证,脉沉属里,当无热,今反发热, 为太阳表证未除。
人参败毒 散(《活人》),毒即热湿也 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人参、 茯苓、枳壳、桔梗、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芎各一 两,甘草五钱,每服二两,加薄荷、生姜煎。羌活理太阳 游风,独活理少阴伏风,兼能去湿除痛,川芎、柴胡和血 升清,枳壳、前胡行痰降气,甘、桔、参、茯清肺强胃, 辅正匡邪也。喻嘉言曰:暑、湿、热三气门中,推此方为 第一。俗医减却人参,曾与他方有别耶? 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 散(见风门) 治亦同。 合消风散,名消风败 毒散。
再造散 节庵 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人参、黄芪、甘草、川芎、白 芍(酒炒)、羌活、防风、桂枝、附子(炮)、细辛、煨 姜、大枣煎。以参、芪、甘、姜、桂、附大补其阳,羌、 防、芎、细散寒发表。加芍药者,于阳中敛阴,散中有收 也。陶节庵曰:发热头痛,恶寒无汗,服汗剂汗不出者, 为阳虚不能作汗,名无阳证。庸医不识,不论时令,遂以 升麻重剂劫取其汗,误人死者多矣。又曰:人第知参、芪 能止汗,而不知其能发汗,以在表药队中,则助表药而解 散也。
麻黄人参芍药汤 东垣 ,桂枝五味麦冬襄。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麻黄、白芍、黄芪、当归、甘 草(炙)各一钱,人参、麦冬各三分,桂枝五分,五味五 粒。东垣治一人内蕴虚热,外感大寒而吐血,法仲景麻黄 汤,加补剂制此方,一服而愈。原解曰:麻黄散外寒,桂 枝补表虚,黄芪实表益卫,人参益气固表,麦冬、五味保 肺气,甘草补脾,芍药安太阴,当归和血养血。
神白散 《卫生家宝》 中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 白芷一两,甘草五钱,淡豉五十粒,姜三片,葱白三 寸,煎服取汗。 一切风寒皆可服,妇人鸡犬忌窥探 煎要 至诚,服乃有效 。《肘后》单煎葱白豉 葱一握,豉一 升,名葱豉汤 ,用代麻黄 汤 功不惭 伤寒初觉头痛身热, 便宜服之,可代麻黄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