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异质性与城乡梯度差异

一、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异质性与城乡梯度差异分析

考虑到土地利用配置的城乡梯度差异,根据城市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和市中心—近郊—远郊—乡村的城乡梯度,将城市划分为10个圈层(即10个同心圆,记为1~10),并统计不同圈层内各个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面积百分比(图2-11、图2-12)。香港不同圈层的林地面积占比在各个时期保持稳定,没有较大波动变化;城镇用地面积占比从城市中心向外逐层递减,其他地类面积的城乡梯度差异不大。

图2-11 198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梯度分布变化(一)

对于广州和佛山而言,耕地和城镇用地面积占比由中心向外逐层递减,而林地面积占比则逐层递增。通过3个年份的对比,各个圈层的城镇用地面积占比增加明显。对于深圳和珠海而言,上述梯度效应不甚明显,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组成属于林地和城镇用地交错分布,而且城市的形状是狭长形,因此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效应。对于深圳而言,1980年耕地和林地的面积都占有相当比重,城镇用地面积占比位于第三位;而到了2000年,面积排在前两位的则分别是林地和城镇用地;直至2017年,各个圈层的耕地面积占比都不足20%。

对于珠海而言,3个时段林地面积占比随着城乡梯度的变化呈现减小趋势,耕地面积占比则逐渐增加。惠州、江门和肇庆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配置梯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是林地面积占比随着城乡梯度的变化呈现增加趋势,耕地面积占比则逐渐减小,城镇用地面积占比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与肇庆和惠州的不同之处在于,江门耕地与林地的面积占比比较接近,且耕地分布的梯度效应不甚明显。对于东莞而言,城镇用地面积占比从1980年的不足20%提高到2017年的35%~60%。中山的耕地面积占比也从1980年的40%~60%下降到2017年的不足40%。

图2-12 198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梯度分布变化(二)

通过与华南热带亚热带湿润区典型城市的对比分析发现(图2-13、图2-14),海口、昆明、贵阳、长沙等城市的土地利用构成都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特别是耕地和林地占据绝大比重,但到了2017年核心区城镇用地面积占比有所增加。对于海口、昆明和长沙而言,林地面积占比随着城乡梯度的变化呈现增加趋势,耕地面积占比则逐渐减小,而贵阳的变化规律不甚明显。南昌在不同时期的各个圈层,耕地所占面积都处于主导地位。南宁、厦门和福州的土地利用梯度配置规律与海口、昆明、贵阳、长沙等城市比较接近,都是林地面积占比随着城乡梯度的变化呈现增加趋势,耕地面积占比则逐渐减小;近38年来城镇用地面积占比有所增加。重庆的土地利用配置的梯度效应非常明显,从1980年的以耕地和湿地水体为主导的景观格局,转换为2017年的城镇用地、湿地水体和耕地并存格局。重庆2000年和2017年城镇用地面积占比要远高于其他参考城市,核心区城镇用地占比分别约为80%和100%。

图2-13 1980—2017年中国南方部分重点城市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梯度分布变化(一)

图2-14 1980—2017年中国南方部分重点城市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梯度分布变化(二) taMS8Ijo5e4/lHKdyyy4ojUuwxjD1k7lYPUz8h5z5wF9ac0o0a9JHny4qDRJflq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