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洪某,男,1984年10月出生,广东湛江人。2019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肿胀,未予重视。症状反复,并感乏力,身痒,至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就诊,检验示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彩超示肝右叶实性回声团。2019年4月9日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查生化常规示:丙氨酸转氨酶(ALT)97.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15.2U/L,甲胎蛋白(AFP)335ng/mL,乙肝五项大三阳。胸部、上腹部CT示:肝内巨大占位性病变(15cm×12cm),考虑肝癌可能性大;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右肺中上野少许纤维增殖灶,右肺上、中、下叶局限性肺气肿。乙肝五项定量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8080.00S/CO,乙型肝炎e抗原(HBeAg)31.40S/CO,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0.02S/CO。乙型肝炎病毒DNA荧光定量示:HBV-DNA 4.39×10 5 IU/mL,呈阳性。临床诊断为肝癌Ⅲb期。患者右上腹隐痛,胃纳欠佳,乏力,身痒,双下肢轻度浮肿,眠一般,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细。中医方面,综合脉证,四诊合参,辨证为肝癌病肝盛脾虚证。治以健脾益气、疏肝软坚。具体用药如下:土鳖虫5g,桃仁10g,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莪术15g,山慈菇15g,鳖甲20g,龙葵15g,党参25g,白术15g,木香10g,甘草5g,茯苓25g,当归15g,黄芪30g。其中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土鳖虫、桃仁祛瘀散结,莪术、木香破血行气止痛,山慈菇清热解毒散结,鳖甲滋阴散结,党参、黄芪益气健脾,白术、茯苓健脾祛湿。2019年4月18日、5月23日、6月22日行3次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予护肝治疗、索拉非尼片(400mg,每天2次)靶向药物治疗,其间出现过敏性皮炎、手足综合征,予中药活血通络治疗。经治疗,患者手足综合征减轻,保障了靶向治疗的顺利进行。患者于2019年7月22日、8月26日、9月28日、10月24日行肝微波消融术4次,过程顺利。彼时,患者甲胎蛋白恢复正常,肝肿瘤大部分已经坏死。针对肝门区残留结节,2019年12月、2020年2月再行2次TACE术,肝肿瘤全部坏死。后患者维持中医药治疗,联合抗病毒、护肝治疗,随访至2021年3月复查CT示“肝S4/5/8段肝癌介入术后,肿块未见血供”。AFP降至1.8μg/L,生活如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