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在IBD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有两类,一类是传统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 6-MP)、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沙利度胺(thalidomide)等;另一类是新型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ciclosporin A, CsA)、他可莫司(tacrolimus)、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这些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激素依赖或激素无效的IBD患者。
免疫抑制剂起效相对较慢,主要用于IBD的维持缓解,一般单独使用或与生物制剂和/或抗生素联合使用。对于慢性活动性患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加速糖皮质激素撤离或减少其用量。其适应证包括以下两类。
(1)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
(2)糖皮质激素导致明显副作用不能耐受者。
(3)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不耐受者。
(4)急性重症UC的挽救治疗。
(1)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
(2)糖皮质激素导致明显副作用不能耐受者。
(3)合并慢性瘘管者,包括肛周、直肠、阴道、腹壁、胃结肠及回肠膀胱瘘管等患者。
(4)手术后预防复发。
免疫抑制剂需长期使用(如AZA建议使用4年以上),但其不良反应多,须重视其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肾毒性、感染,甚至诱发恶性肿瘤。
严格遵医嘱用药,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叮嘱患者不能自行减少药量或停药,需足量、定时、不间断用药,以保证有效血药浓度,如患者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应遵医嘱适当补服。
观察患者用药后的胃肠道反应和皮肤黏膜反应等。建议患者饭后2 h服药,这样既有利于药物吸收,也有利于减轻胃肠道反应。
(1)由于药物作用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嘱患者用药期间避免接触感冒或有感染症状人员,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需佩戴口罩。
(2)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3)嘱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口腔卫生。
(4)嘱女性患者用药期间避免妊娠。
(5)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