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病例3
偶然性N2-ⅢA期 HER2 突变肺腺癌术后辅助治疗

导 读: 术前影像学未诊断,而术后病理确认N2淋巴结转移的ⅢA期NSCLC,虽然相对而言预后更好,但术后辅助化疗仍然是标准治疗。然而,新兴的辅助免疫治疗又会给旧观念带来什么冲击?

关键词: 偶发N2;辅助治疗; HER2 突变

病例讨论时间:2021年9月29日

汇报者:陈梓豪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肺外科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5岁。2021年6月9日因体检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入院后于2021年6月23日行PET/CT示右肺下叶前基底段斜裂下软组织密度结节(图3-1),大小约20 mm×17 mm,SUVmax 5.3,考虑周围型肺癌可能;气管、支气管通畅,双侧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全身其余部位FDG-PET显像及CT平扫未见异常,考虑肺癌可能。

实验室检查:2021年6月24日术前肿瘤指标SCC、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未见异常。2021年6月29日行单孔胸腔镜下右下肺叶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胸腔内部分粘连,未见积液。清扫 R2+4、7、8、9、10、11、12、13 组淋巴结。

术后病理:

(1)右下肺浸润性腺癌;腺泡状生长方式约占50%,乳头状生长方式约占45%,微乳头状生长方式约占5%。

(2)肺切缘、支气管切缘未见癌累及。

图3-1 2021年6月23日PET/CT示右下肺结节及代谢

(3)7 组、8 组、11组、12 组淋巴结可见癌细胞转移。

术后诊断:右下肺浸润性腺癌pT1cN2M0 ⅢA期。

基因检测:

2021年7月1日手术石蜡切片+全血行NGS检测,结果如表3-1所示,肿瘤突变负荷2.99个突变/Mb。

表3-1 肿瘤组织突变基因

2021年7月23日进行了ctDNA-MRD血液检测:阴性。

2021年8月19日手术组织PD-L1蛋白表达检测报告回报:PD-L1(22C3),TPS 1 %~2 %。

诊治时间轴见图3-2。

图3-2 诊疗时间轴(三)

二、讨论要点

下一步诊疗计划如何确定?

三、科室意见

辅助治疗——化疗序贯免疫方案(IMpower010方案);动态监测CEA、MRD。

意见依据:

(1)Lung ART结果:在ⅢA N2期患者中,术后放疗(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PORT)未能显著改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本案例患者为偶然性N2,已行R0肺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且MRD阴性,考虑从放疗中获益概率低,暂不考虑加入局部放疗 [1]

(2)根据IMpower010结果:在肿瘤细胞PD-L1表达≥1 %的Ⅱ~ⅢA期NSCLC患者群体中可获得DFS获益 [2]

(3)目前 HER2- TKIs的证据局限在晚期,仍未在辅助治疗中验证,因此暂不考虑使用靶向治疗。

四、专家意见

·潘燚医生(主持人): 本病例患者术前诊断为ⅠA3期肺癌,术后诊断为ⅢA期,伴有N2的淋巴结转移,基因检测示 ERBB2 HER2 )的少见突变。患者术前CT未报告淋巴结转移,请问吴海军医生,患者术前CT提示是否有可疑的淋巴结转移?

·吴海军医生: 目前所提供的是术前体检胸部平扫CT,可以看到右肺下叶前基底段有一个分叶、毛刺、伴有胸膜凹陷征的结节,考虑是恶性肿瘤征象,可以看到该病灶侵犯了膈面胸膜和纵隔胸膜。对于纵隔淋巴结的评价一般需要胸部增强CT,但该患者术前只有体检的平扫CT,从CT平扫看上纵隔内没有异常肿大的淋巴结,所以术前影像没有考虑纵隔淋巴结转移。

·潘燚医生(主持人): 该患者手术病理基因检测示 ERBB2 的少见突变,该突变基因的突变类型较多,请颜黎栩医生解读一下该患者的手术病理和基因分型特点。

·颜黎栩医生: 该患者病理组织中乳头状生长方式约占45 %,微乳头状生长方式约占5 %,这两种病理亚型成分是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高危因素,支持该患者术后N2转移的诊断。 ERBB2 基因20号外显子框内插入突变 p.G776delinsVC是 ERBB2 突变中常见的一种亚型,而且经常伴随有 TP53 的突变。

·潘燚医生(主持人): 请问肺外科的专家对于该患者的治疗意见有哪些?

·万仁平医生: 该患者术后分期为ⅢA期,多站N2转移,肿瘤负荷较重,我认为应该加上术后辅助化疗。目前,在 EGFR 突变的患者中术后的辅助靶向治疗优于术后辅助化疗,但是对于 ERBB2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靶向治疗证据有限,不建议使用。而术后免疫治疗研究证据较少,也不考虑使用。

·聂强医生: 该患者术前CT并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偶然发现N2淋巴结转移。术后偶发的单站N2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大约有30 %;术后偶发的多站N2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大约有10 %。该患者的术后病理成分有乳头状和微乳头状,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综合考虑,该患者术后有较高的复发风险,术后应该加上标准的术后辅助化疗。目前证据认为术后辅助化疗后用免疫维持治疗(IMpower010方案)相对于单用辅助化疗可以提高DFS,但是该患者伴有 ERBB2 基因的突变,所以不建议使用辅助免疫治疗。

·潘燚医生(主持人): 请肿瘤内科的专家谈谈对于该病例的治疗意见。

·方年新医生: 该患者比较年轻,而且是一个ⅢA期的患者,术后的辅助化疗是需要的,根据IMpower010的结果,PD-L1 >1 %的患者可以从辅助免疫治疗中获益,所以可以考虑使用辅助免疫治疗。

·陈华军医生: 该患者是一个N2的ⅢA期患者,辅助化疗是目前的标准治疗。 ERBB2 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占比只有3 %,目前,关于 ERBB2 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效率在20 %~50 %,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5~7个月,但是目前的证据都是基于小样本的,而且都是基于晚期的肺癌患者,还没有证据证明药物在早期肺癌的辅助治疗中的效果,所以我觉得不能把晚期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直接推广在早期患者上。对于免疫治疗,目前免疫治疗都是把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排除掉,我不考虑使用免疫治疗,所以我的意见可能保守一点,按照指南做辅助化疗。

·潘燚医生(主持人): 2021年,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在世界肺癌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WCLC)报道了一个基于MRD检测结果指导治疗的研究,说明了MRD检测可以指导患者的治疗。如果该患者术后MRD检测是阴性,那还需要术后辅助化疗吗?

·聂强医生: 在2021年WCLC上,吴一龙教授团队报道了一个基于MRD检测指导患者治疗的研究,该研究主要针对晚期的患者,如果患者MRD检测阴性,可以进行一个drug holiday(药物假期)。我觉得该研究提出的治疗模式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是目前这方面证据不多,所以我还是倾向于标准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

·潘燚医生(主持人): 目前的讨论似乎都主要集中在术后的辅助化疗、辅助靶向和辅助免疫联合化疗上,请问刘慧医生,您觉得该患者是否有放疗的指征呢?

·刘慧医生: 目前的研究表明,使用术后辅助放疗不能延长ⅢA期N2患者的生存时间。另外,对于这部分术前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偶然发现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DFS为20~25个月,复发模式大部分都是全身进展,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应该以全身治疗为主。如果以后出现了肿瘤的局部复发,可以再考虑放疗。

·潘燚医生(主持人): 大部分专家的意见是同意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但是对于是否需要加上免疫治疗,大家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些专家认为辅助免疫治疗有DFS获益,需要加上;但是有些专家认为该病例是一个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不应该加上术后免疫治疗。下面请吴一龙医生谈谈对这个病例的看法。

·吴一龙医生: 这个病例的一个特点是术前诊断为ⅠA3期,术后诊断为ⅢA期N2。那么第一个问题是隐匿性、偶然性N2的肺癌患者的意义是什么?

·聂强医生: 既往报道提示隐匿性N2的肺癌患者的预后好于术前即诊断为N2的患者。

·陈华军医生: 同意聂强医生的观点,隐匿性ⅢA期N2的患者和术前即诊断为N2的患者不太一样,这类患者发现N2时已经做完手术,5年生存率为30 %~40 %,其他的N2患者有部分人不能手术。

·吴一龙医生: 根据法国研究者发表在 JCO 杂志的一个研究,提示隐匿性N2的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30 %左右,和Ⅱ期的患者预后相近,所以隐匿性N2的肺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好。不过该病例毕竟是一个N2转移患者,虽然预后较好,但是不影响治疗方式,术后的辅助治疗还是需要的。另外,根据Lung ART研究的结果,N2的患者无法从辅助放疗获益,而且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年会更新了该研究长时间随访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果,因此对于N2的肺癌患者不需要做术后辅助放疗。

·吴一龙医生: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 HER2 突变对于这个患者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什么影响?

·陈华军医生: HER2 突变是一个少见突变,目前关于药物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晚期肺癌患者,在ⅢA期肺癌患者中缺乏数据。免疫治疗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不仅疗效较差,而且增加了药物毒性。免疫联合化疗只有40 %的客观缓解率。目前研究均把 EGFR ALK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排除,所以综合考虑,免疫治疗对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的疗效较差,而且不良反应大,我不建议使用免疫治疗。

·方年新医生: 免疫治疗目前只排除了 EGFR ALK 突变的肺癌患者,却没有排除 HER2 突变的患者,所以我觉得使用IMpower010方案可能还是可以获益的。

·吴一龙医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上市。在每个驱动基因被发现之后,需要明确该驱动基因对肺癌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等三大治疗的影响。对于 HER2 阳性的肺癌患者,化疗的有效率大约有30%,PFS为10~12个月,不同靶向药物对 HER2 突变的肺癌疗效不同,其中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DS-8201有效率达到70 %,超过了传统化疗。免疫治疗的有效率比靶向治疗和化疗差。但是这些数据都是基于晚期肺癌的患者,早期辅助治疗的治疗方案不能直接套用晚期肺癌的研究数据,因为早期肺癌患者完成手术之后,体内肿瘤负荷已经清零,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应该要满足几个条件:①有效率高,至少应该超过化疗;②使用方便,考虑到辅助治疗周期较长,最好是口服药物,可以减少患者往返医院次数;③副作用低,降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在把免疫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有几个问题:①有效率低;②使用不方便,需要患者经常返回医院打针治疗;③免疫相关性副作用偏高,IMpower010研究中免疫相关性甲减发生率达到15 %左右。所以我们要慎重考虑免疫治疗。IMpower010研究在今年ESMO大会上做了一个亚组分析, EGFR ALK 突变的肺癌患者没有生存获益。虽然 EGFR ALK 突变的治疗模式不能直接套用在 HER2 的肺癌上,但是 HER2 突变的肺癌与 EGFR ALK 突变的肺癌的特点很类似。所以对于该患者,我不建议使用免疫治疗,特别是使用IMpower010的模式。ⅢA期N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得到7 %~10 %的OS获益,对于该患者,我建议使用传统的辅助化疗。

五、MDT小结

ⅢA N2期的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之一是术后辅助化疗,术后 HER2 阳性的肺癌患者,辅助免疫或辅助靶向治疗目前没有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综上建议该患者行辅助化疗4周期。

六、后记

根据大会诊讨论意见,患者于2021年7月20日至9月23日完成4周期培美曲塞+卡铂术后辅助化疗,过程顺利。2021年10月21日行外周血ctDNA-MRD检测,结果为阴性,2022年4月10日复查胸部+上腹部CT,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七、吴一龙评论

(1)手术后肺癌的辅助治疗,目的是提高治愈率,尽管复发率总体上在60%左右,但治疗对象可能是已经治愈的患者,因此选择辅助治疗应该更为慎重。短疗程、低副作用甚至更为精准地选择患者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尽管抗 HER2 阳性的靶向药物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目前看来副作用仍偏大,作为辅助治疗证据不足。

(3)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于2021年10月15日已批准阿替利珠单抗可用于PD-L1>1 %、2~3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没有特别提及是否应根据基因状态进行选择。但从其亚组分析结果看,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从中获益不大,因此,不建议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 KRAS 突变除外)接受术后辅助阿特利朱单抗的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1]HUI Z,MEN Y,HU C, et al.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pⅢA-N2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complete resection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phase 3 PORT-C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Oncol, 2021,14(7):1178–1185.

[2]FELIP E,ALTORKI N,ZHOU C, et al. Adjuvant atezolizumab after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resected stage ⅠB-ⅢA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ower010):a randomised,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3 trial[J]. Lancet, 2021,398(10308):1344-1357. K74lvEmHnFwSVbz5G6brvRmPRmZpraQtVP6LkRVudxGM2w+DFvmXpSEHYwzrAu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