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莞市湿地公园建设

东莞市湿地公园建设起步较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意识到要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必须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图1-1),依靠粤港澳大湾区湿地资源发展湿地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东莞市的湿地资源丰富,现有的天然或人工红树林、水乡片区纵横交错,河涌水网、临海和大中河流河岸、各类水库等均具备生态功能和景观建设价值。为开展湿地建设,东莞市首先强抓排污源头管理,加大治污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换,推动水环境治理综合发展;其次,东莞市根据本市各地区水文条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制订具体的湿地保护和建设计划,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把湿地建设作为保护利用生态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生态修复能力的重要举措,推动湿地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图1-1 粤港澳大湾区及东莞市区位图(赵晓勤绘)

东莞市林业局严格遵循东莞市政府对水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国家《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和《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文件的精神,组织全域各镇开展经常性的湿地执法检查,跟踪各处湿地发展和管理情况,对违规破坏湿地环境、猎捕野生鸟类和乱砍滥伐水源涵养林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有效保护了东莞的湿地生态环境,维护和推动了湿地动植物的繁衍生息。为有效控制对湿地环境的人为干扰,东莞市组织相关执法单位,依法打击乱占河道、河堤的行为,取缔非法采砂、堆砂黑点,有效遏制了乱捕滥猎湿地动物和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并对污染水环境的企业下达整改甚至关停要求,决心从源头上杜绝各类污染水环境的情况发生。

东莞市努力绘就“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绿美新篇章,打造“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脉三江莞邑兴”的城市特色,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湿地生态治理和污染控制工程,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全面摸查现有自然湿地情况,系统部署全市湿地保护工作,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为抓手,强化对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大力推进河涌截污和整治措施的实施,加强水源地保护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台相关湿地保护规划政策。湿地公园建设作为湿地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已被列入东莞市湿地专项规划。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生态文明展示的重要窗口,可以将其视为自然保护区与传统公园的结合体。尤其是城市湿地公园,围绕达到足够体量的自然或人工水体的目标,兼具该区域内的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功能和科研、文旅、教育等社会功能。2021年,为了更加具体地推进湿地保护和建设工作,东莞市编制《东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提出了多项保护规划主要指标,完善了湿地的评价体系,为湿地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参考(表1-1)。

表 1-1 东莞市湿地保护规划主要指标表

注:引用自《东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

东莞市立足全市湿地资源空间分布及湿地保护现状,尊重湿地自然地理特征,突出湿地保护成效,并结合不同区域湿地保护和利用发展方向,将东莞市湿地保护发展区域划为“三区”(图1-2)。

北部河流湿地区: 北部湿地公园及东江流域河网、河流饮用水源保护区形成的北部河流湿地区,包括谢岗镇、寮步镇、茶山镇、东城街道、常平镇、桥头镇、企石镇、石排镇、横沥镇、东坑镇、石龙镇、莞城街道、望牛墩镇、道滘镇、洪梅镇、中堂镇、高埗镇、石碣镇、万江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黄旗林场、林科所)共20个镇街。

南部人工湿地区: 南部湿地公园及库塘、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形成的南部人工湿地区,包括樟木头镇、凤岗镇、塘厦镇、清溪镇、黄江镇、大岭山镇、大朗镇、南城街道、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板岭林场、樟木头林场、大岭山场、清溪林场、大屏嶂场、同沙林场)共12个镇街。

西部近海与海岸湿地区: 西南部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和穗丰年湿地公园、河口水域、红树林形成的西部近海与海岸湿地区,主要包括麻涌镇、沙田镇和滨海湾新区。

由于水体的分布、形态的多样性,湿地公园也各具特色。根据东莞市林业局的统计数字,2013年以来,东莞市设立了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包括下沙湿地公园、大圳埔湿地公园、中央水系生态群岛湿地公园、燕岭湿地公园、月湖湿地公园)、穗丰年湿地公园等24处湿地公园(表1-2),其中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达到国家级湿地公园级别,银山市级湿地公园、东清湖市级湿地公园和三角湖市级湿地公园等3处为市级湿地公园,其他如荔香湿地公园、乌沙洲仔湿地公园等15处为镇级湿地公园。

图1-2 东莞市湿地分区[引用自《东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

接下来,东莞市将继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根据现有条件和湿地类型推动自然保护地、湿地公园的建设,科学地保护、利用湿地资源,构建具备本地区不同生态特征的湿地体系;要求本地区相关部门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水平,严格遵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要求,不断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保护设备、基础设施,提高对湿地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能力,有条件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应积极申报更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地,确保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表 1-2 东莞市已设立湿地公园一览表

注: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东莞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引用自《东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

目前,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已设立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作为湿地公园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园内湿地保护和利用、生态保护修复、湿地资源普查监测等工作,着力推动湿地公园建成后的管理提升、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湿地文化的发展。

湿地公园使用功能涵盖生态保育、科研科普、旅游观光、民俗文化以及管理服务等,本书仅对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环节进行分析和案例探讨,其他方面未纳入探讨范围。 zatkijfd6VRximcPyqmH9RLQ1Jd5WoTDommqKpZSFGr/KLyaNjc5Mzk6R1Vm87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