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水稻生态育种方法的分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水稻生态育种方法的分类

我国水稻生态育种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重点考虑单个生态因子的影响而进行新品种选育,如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高光效育种”和抵抗低温的“耐冷育种”等。另一类是重点考虑两个或两个以上综合生态因子影响的育种,如“水稻高产株型育种”和“水稻动态株型育种”等。

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水稻生态育种是水稻生态学和水稻育种学共同结合的产物,也可以理解为它们的交叉渗透或延伸。因此,水稻生态学与水稻育种学是与水稻生态育种关系最为密切的两门学科。

作为水稻生态育种基石之一的近代水稻育种工作,要求工作者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试验技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只有充分地掌握包括分子遗传、群体遗传、数量遗传在内的作物遗传学、作物学、水稻生理学、作物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生物统计学等,才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去塑造和培育新的品种,提高育种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预见性。

另外,水稻生态学是研究水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具体地说,是以生态学的理论原则和试验操作技术为指南,研究水稻生长、发育、成熟、繁殖的规律,以及形态结构特性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①研究个体、群体和不同品种形态特性、生长发育、成熟繁殖与气候、土壤、生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②在研究控制种稻环境和稻种种性的过程中,提出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方法,如通过新品种的育成推广从而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③研究稻米生产过程中稻田和稻株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规律。20世纪60年代之后,代表现代生物学宏观发展方向的生态学发展异常迅速,而水稻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亦获得了长足进步。所以,要掌握水稻生态学,就必须熟悉作物学、耕作学、育种学、生理生化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随着近代人工控制生态因子技术的巨大发展,利用人工气候设备模拟生态环境的试验研究日渐增多,若缺乏一定的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操纵这样的大型仪器设备将是十分困难的,故而要求水稻生态工作者也应具备此方面的基本知识。

由上可见,要想发展水稻生态育种这门学科,一定要生态学家、育种学家、水稻科学工作者和其他有关科学研究人员来协同探讨,才会使这个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巨大的边缘学科日臻成熟。 CFo2jp02YHsV9vx+smVRZe1PrIwOJEdv0o2o3tWLCCMbi2dyucX+yc/DrGbNaMc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