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示范带创建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三个理由

(1)新形势和老问题

力图“全面振兴、全民共富、全域共美”和广东乡村振兴工作向全面体现“五大振兴”转变是广东乡村振兴的新形势。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国之大者,在乎富民。新时代扎扎实实推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既有利于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也有利于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更有利于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紧扣推动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围绕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部署,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广东迈向“全面振兴,全民共富、全域共美”的步伐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广东乡村振兴工作主要以学习浙江经验、打好基础为主,开展了名镇名村,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从化、花都等地试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探索实践,不断加快步伐,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十四五”期间是广东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阶段,广东省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创建新时代幸福村居,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力图走出一条富有岭南特色的路径,奋力迈向第一方阵。

近年来广东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推进

城乡差距巨大,乡村建设规模效应没有显现仍然是乡村振兴面临的老问题。现今,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相差悬殊,城乡差距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城乡差距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全局影响,更加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广东全省基本建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1 519个(全省20 387个村)、美丽宜居村12 214个、特色精品村1 316个,2 277个省定贫困村实现了“后队变前队”。但乡村建设规模效应仍没有显现,整体效果还不明显。广东乡村振兴工作基本上完成了从示范引领到整体推进,走完了浙江2003—2012年的前两步阶段,下一步将深化提升和优化提升,加快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

(2)新变化和新路子

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是从“点”的建设向“连片发展模式”的转变。集聚是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办法,新农村的连片发展对于区域的乡村建设优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广东省自2014年开始,逐步探索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工程的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在佛冈、连州、连南、阳山、乳源、龙川等地区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进行了新农村连片规划建设的探索,并首次提出了“组合抱团”建设的方法路径及“成片发展”的推广类型——用“统筹发展”的理念,实现连片区域内各村庄在“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的全地域、全领域规划覆盖,提出“示范带动”和“就近带动”的乡村发展模式,推广示范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实现连片发展。2017年,广东省启动了第二轮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连片示范的经验得到传承。

2013年,浙江开始“精品线路”探索。广东省学习浙江经验,省委农办于2018年召开的精品线路创建工作启动会,标志着广东省开始往区域联动、三产融合的连片发展模式发展。各地逐渐探索出“乡村风貌带”的建设模式,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连片打造风貌带。

当下,广东各地大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2022年累计建成韶关乐昌、梅州大埔、肇庆封开等5条省际廊道乡村风貌带,广州增城“十里碧道”、韶关“丹霞彩虹”、清远“龙腾峰林”等200多条美丽乡村风貌带,博罗县“七星耀罗浮”、惠东县“山海田园,考洲乡情”等570多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佛山、茂名、汕尾明确提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2021年得到省的认可。

从“点”到“片”到“带”

精品线路、乡村风貌带奠定了良好基础

乡村振兴示范带是广东逐渐探索出来的新路子。以佛山“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例,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以及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以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和美丽廊道等五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佛山率先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佛山全面落实省委常委叶贞琴同志有关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关心和指导下,全面强化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多方参与、错位发展和风貌提升,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探索,高标准打造“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突破。

佛山“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三道”——广东万里碧道、南粤古驿道、广东绿道属广东特有。广东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共享,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形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以及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南粤古驿道起源于秦汉,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的重要通道,源源不断地促进物流、人流、文化往来,积累了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覆盖全省,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广东绿道建设起步早、历时长、成效快,秉承“道”的通畅、“绿”的培育、“网”状布局规划建设理念,十多年来有序推进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总里程超过2万千米,形成了遍布南粤大地的绿道网络,将居民点、自然和人文景观与生态保护地串联为一体,提升了城乡空间生态环境品质,成为广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东万里碧道、南粤古驿道、广东绿道投入巨大,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3)老问题和新手段

区域内部差异大是广东乡村振兴面临的老问题,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是解决老问题的新手段。

传统区域规划理论认为,区域城镇体系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离散阶段(低水平均衡阶段),城镇发展主要依靠农业,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构不成等级体系。二是极化阶段,对应工业化兴起、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中心城市强化,区域城镇化处于大城市发展模式。三是扩散阶段,对应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城市的轴向扩展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点轴系统形成,城镇化处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发展阶段。四是成熟阶段(高级均衡阶段),对应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均衡发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表现为大中小城市综合发展模式,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乡村地区示范发展将遵循从普遍落后到局部示范再到轴带扩散,最后实现全域振兴的过程,有利于集中力量形成规模效应。

乡村地区示范发展过程

广东省内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和乡村发展条件(如粤东、粤西、粤北和大湾区)的建设基础不一,决定了必须率先选择资源条件好、建设基础好的地区开展示范带建设。

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探索,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带旨在以村为节点、以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凝聚工作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将各种资源、各种业态融为一个整体,互为补充、互相支撑,形成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先行示范带,以“带”的振兴辐射带动全省乡村振兴。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可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城乡地域限制,有助于城乡统筹布局、发挥集聚优势、形成规模效应。此外,示范带因地制宜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进行建设,能够有效解决示范带内的“三农”问题:在产业方面,有利于壮大示范带内优势产品,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生态方面,有利于改善示范带内的生态环境,让生态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文化方面,有利于弘扬和传承示范带内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开阔群众的文化视野;在人才方面,有利于吸引人才下乡,支持乡村的发展、建设、治理工作;在组织方面,有利于提高该区域内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能力,提升示范带的“三治”水平,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创建,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明确了方法路径,提供了工作遵循。因此,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产业振兴要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功能拓展融合,培育壮大三产融合发展组织载体,实现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联动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全域美丽、全民共富。

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策略 poJTmhMpbkVOZEW9YBLJcWEhY79pLuxYeMTkZHK2HZoFvXxW8jCO9UlzDZKF8C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