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广东乡村振兴持续探索

一、广东乡村振兴探索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一直处于乡村振兴浪潮的前沿。2011年前后,广东省开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地方探索到全省实践,从名镇名村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美丽乡村精品路线打造、乡村大擂台打造等,广东乡村建设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委农村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委农办)的牵头指引下持续探索,久久为功,成效显著。

2021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将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抓手、主平台,统筹镇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部署推进全省1 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全面振兴,明确了广东乡村振兴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2014—2022 年广东乡村振兴举措

2021年2月9日,广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启动仪式在广东广播电视台举行。“乡村振兴大擂台”是全国首档乡村振兴电视问政主题综艺节目,节目的创办旨在检视和展示广东省的乡村振兴成果,促进各市、县、村之间的经验交流,形成全省各地比学赶超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的良好氛围。“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的八大评选标准分别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情况,沿线连片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情况,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情况,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县(市、区)、镇村书记落实乡村振兴责任情况,多元化支持保障乡村风貌提升资金情况,海选情况。

2021年7月28日开始,第三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开展,评选出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特色名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深化推进,为新阶段广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添油。这届活动新增加了“广东乡风文明示范村”“广东特色民宿名村”“广东美丽侨村”“广东美丽渔港”4个奖项,同时将“农房风貌提升名村”奖项提升为“广东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目的是推动广东的村庄从点上的美丽向沿线连片美丽乡村风貌带拓展,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

二、广东乡村振兴的特点和问题

(1)广东乡村振兴的特点

广东乡村振兴最为鲜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点:一是高速、高度的城市化发展同化了原有的乡村;二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大湾区城市群内部仍存在部分都市农业体,但正随着珠三角加速的城市化过程逐步缩小;三是广东与香港、澳门从“前店后厂”的制造业合作发展出一些新兴服务业的“村-城”合作模式;四是粤东、粤西、粤北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村落通过珠三角发达城市的对口援建,实现整体搬迁和脱贫;五是得益于全国最大规模的华侨华人回乡投资创业,衍生出一批具有“侨资”特色的乡村振兴项目;六是一些农产品质量较好、特色较鲜明的乡村与大湾区城市结成固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资料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本”系列调研报告)

(2)广东乡村振兴的问题

①城乡发展不平衡

2021年,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跻身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但城乡差距依然巨大。“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句话是广东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写照。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广东最大的短板,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全国平均线为2.504,广东是2.459,位于第三方阵末位,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倒数第八位,其中,第一方阵的浙江是1.943。

2021 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仍然是广东省最大的短板。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提及,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还需加大力度解决,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促进共同富裕任重道远。“什么才是实现广东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是当前广东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问题。

②土地、资金、企业问题

“找地难、找钱难、找企业难”问题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难点、痛点、堵点。

土地是农村集体最大的资产,但在农村土地改革推进过程中,土地资源仍然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盘活和利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土地布局散乱,旧宅基地闲置、破旧基础设施弃用、部分基础设施和农民建房未经规划批建等现象仍然突出。二是土地规范化经营的需求旺盛与土地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流转机制不健全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三是农地流转市场尚未健全成熟,农地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完善,流转各环节梗阻不畅、政府监管不到位、土地流转纠纷不断和履约风险较大等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对土地入市流转的信心不足。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保障额度偏低——土地仍旧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依存资源,失地后如何确保农民生存保障、发挥土地最大经济效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土地问题

资金短缺长期以来都是制约农业农村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瓶颈。在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服务欠缺,信贷投入不足,远无法满足现代农村对资金的基本需求;农业保险规模与农村经济需求的矛盾,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保障,农业发展投资风险高、利润低;农民缺乏抵押担保物,难以获得发展农业产业所需的基本启动资金;农村资金不断大量外流,农村金融组织的资金运用非农化,对农村的资金支持不断减少,致使农民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极大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才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在乡村人才支撑方面仍然存在短板。

资金问题

一是总体数量不足。现有农村实用人才数量有限,与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结构需要优化。在农村从事种养业生产的人才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的人才较少,特别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适合乡村新业态的人才更加缺乏。此外,创业型人才与农村经济领域“领军人物”匮乏,导致农副产品的加工贸易跟不上,农业生产附加值低。

三是管理松散,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由于农村人才种类繁多,造成多头管理,除农业部门和人事部门经常性开展一些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之外,其他部门对农村人才培育较少,部分农村人才的思想观念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其作用发挥不够。

四是人才流失严重,后备不足。人员外流、乡村空心化等现象,正在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一些农村人才致富后到城镇发展,有的到发达地区创业,学校毕业生和学有所长的复员退伍军人也不太愿意在农村创业,外出务工的较多。尤其是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农村人才向城区流动较多,致使农村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懂农业爱农村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DpZOOs7+Ai/MYzqxIZYg/aWQ5CkKTpqpTie33BjLYNZ+Zyc0koMy8DiULxwuBj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