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病是常见的胆道外科疾病,占胆石症的0.6%~21.2%,多见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等地区。肝胆管结石病起病隐匿、症状复杂,晚期可继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和肝内胆管癌等并发症,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外科治疗。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和机器人手术系统等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肝胆管结石病的微创手术因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创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经不断改善,已具有残石率低、结石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等优势,逐渐在临床中被认可及采纳。
经皮经肝取石手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通过穿刺胆管造影观察胆管情况。1981年Nimura Y等报道经皮经肝胆道镜检查(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scopy,PTCS)可在胆管引流后进行肝内胆管检查和取石治疗。200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团队改良传统PTCS技术,在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1周后直接扩张瘘道至16 F,用硬质胆道镜进行取石手术。2013年,该团队在PTCS的基础上优化穿刺取石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术式,即经皮经肝Ⅰ期胆管造瘘(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one-step biliary fistulation,PTOBF)取石术。临床研究表明PTOBF取石术的术后残石率为13.8%,结石复发率为14.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6%,较传统的微创取石术低,优势更加明显。
鉴于穿刺难、易出血、狭窄难以解除等挑战性问题,微创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仅在国内少数医院开展运用。为此,笔者曾多次举办全国性PTOBF取石术学习班向同行推广这种具有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治疗周期短等优点的改良经皮经肝取石手术。目前,国内尚未有系统全面介绍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的专著,笔者为此组织了相关专家撰写了本书,希冀进一步推广该手术。
本书分为二十八章,从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取石术的发展历史、原理和应用解剖开始,详细介绍了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取石术相关的影像学检查、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准备和麻醉选择等,讲解说明取石术的入路选择、穿刺定位、通道建立、结石探查、碎石取石等取石术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此外针对合并狭窄和(或)胆管肿瘤的处理等进行了阐述,同时详述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取石术并发症的防治、围手术期护理和随访。最后一章提供了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取石术的模拟训练方法。
本书的编写人员均具有丰富的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取石术经验,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本书的出版凝集了各位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及实用指导价值,可以作为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重要参考书,希望此书能够对肝胆外科医生有所帮助。
尽管编者们做出了努力,但由于个人学识水平终究有限,难免出现一些疏忽和不足,在此恳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编者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