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肝脏的血管系统

肝脏存在3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动脉和门静脉。其中肝静脉为出肝血流,肝动脉及门静脉为入肝血流。

一、肝静脉

肝静脉包括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肝右后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均经腔静脉沟出肝注入下腔静脉(图4-7)。

1.肝左静脉 肝左静脉收集全部左外叶及小部分左内叶的静脉血,其主干位于左段间裂内。典型的肝左静脉由上、下两根合成,多与肝中静脉汇合后注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上、下两根分别引流Ⅱ段和Ⅲ段的静脉血。

2.肝中静脉 肝中静脉收集左内叶大部分和右前叶左半部分的静脉血,由左、右两根合成,其汇合点多在正中裂中1/3偏下。肝中静脉的前壁及两侧壁均有数条属支注入,主要来自左内叶和右前叶上段。

3.肝右静脉 肝右静脉收集右前叶右半部分及右后叶大部分的静脉血,前、后两根在右叶间裂中1/3偏上处汇合,注入下腔静脉右壁。其主要的属支有右后上缘静脉,出现率为48.8%。

4.肝右后静脉 肝右后静脉位于肝右叶后部,位置较表浅,分为上、中、下3组。其中肝右后下静脉经第三肝门注入下腔静脉,由于其口径较粗(平均6.6 mm),出现率较高(84%),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5.尾状叶静脉 尾状叶静脉由尾状叶中部汇入下腔静脉的小静脉,经第三肝门从左侧汇入下腔静脉。引流尾状叶前上部静脉血的小静脉,称上尾状叶静脉;引流尾状叶后下部静脉血的小静脉,称下尾状叶静脉。

图4-7 肝静脉

二、肝动脉

肝动脉在入肝前分支成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分别进入左半肝和右半肝。

肝左动脉走行至左侧肝门,分支出左内叶动脉和左外叶动脉。左外叶动脉于肝门静脉左支角部凸侧的深面或浅面分出左外上段动脉和左外下段动脉,与相伴走行的肝管进入Ⅱ段、Ⅲ段。左内叶动脉又称为肝中动脉,多经肝门静脉左支横部浅面进入Ⅳ段。

肝右动脉走行至右侧肝门,分支出右前叶动脉和右后叶动脉。右前叶动脉、右后叶动脉均发出上、下段支,分别进入Ⅴ段、Ⅵ段、Ⅶ段、Ⅷ段。

尾状叶动脉可起自肝左动脉、肝右动脉、肝中动脉和右前叶动脉,但起自肝左动脉者居多(69%)。

起自肝固有动脉以外的肝动脉,称肝迷走动脉。分布至左半肝的肝迷走动脉多起自胃左动脉(约25%),分布至右半肝的肝迷走动脉多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约8.9%)。肝门区手术时,应注意肝迷走动脉的存在。

三、门静脉

门静脉左支分为横部、角部、矢状部和囊部4部分(图4-8)。横部走向左前方,位于横沟内;角部以90°~130°角向前转弯成为矢状部,走行在肝圆韧带裂内;矢状部向前延伸形成囊部,肝圆韧带连于此部。左支主要有3个分支:①左外上支,起于角部,分布于Ⅱ段;②左外下支,多起于囊部,分布于Ⅲ段;③左内支,起于囊部右壁,有2~5支不等,分布于Ⅳ段。门静脉右支粗短,分为右前支和右后支。右前支分出数条腹侧扇状支和背侧扇状支,分别进入Ⅷ段和Ⅴ段。右后支为右支主干的延续,分为Ⅵ段支和Ⅶ段支,分别分布于Ⅵ段和Ⅶ段。尾状叶接受门静脉左支、右支的双重分布,以发自左支横部的为主,而尾状突主要接受肝门静脉右后支的分布。

图4-8 肝门静脉分支

肝脏管道系统结构复杂,变异种类多,极大地增加了手术及介入等治疗的难度和风险。因此,术前全面了解肝脏管道系统的解剖结构是手术和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熟悉和掌握肝脏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的准确性、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而且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制订及患者的处理有重要影响。 I2PJSwuw1VXtfAoMGfzLnr3awTAsPpJhDyPQ6s03gvsIG3dxZXR2UYGb+a8iF2H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