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同时也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呈不规则楔形,分为两面(膈面、脏面)四缘(前、后、左、右)。肝脏的膈面有矢状位的镰状韧带附着(图4-1、图4-2),膈面后部无腹膜覆盖的部分称为裸区,在裸区左侧有一较宽的沟,称为腔静脉沟,其中走行着下腔静脉。
图4-1 肝的韧带前面观
图4-2 肝的韧带后面观
肝脏的脏面凹凸不平,脏面中部有呈H形的3条沟,其中横沟称为肝门,也称第一肝门(图4-3),位于脏面正中,是肝管、肝动脉、门静脉及神经淋巴管的出入口。左侧纵沟前部为肝圆韧带裂,后部为静脉韧带裂。右侧纵沟前部为胆囊窝,后部为腔静脉沟。在腔静脉沟的上端处,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在此注入下腔静脉,临床常将此处称为第二肝门(图4-4)。
图4-3 第一肝门
图4-4 第二肝门
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上界可用三点法表示,即右侧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前正中线与剑胸结合线的交点、左侧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肝脏下界右侧与右侧肋弓一致,中部超出剑突下约3 cm,左侧被肋弓掩盖。正常成人在右肋缘下不能触及肝脏。肝脏长约26 cm,宽约16 cm,厚约6 cm,重约1 300 g。肝脏凭借镰状韧带和冠状韧带与膈肌和腹前壁相连,因此肝脏可随呼吸上下移动,在手术时应考虑此特点。
肝脏的分段是根据肝内Glisson系统来划分的。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及肝管的各级分支在肝内的走行基本相同,此三套管道由Glisson鞘包绕,形成Glisson系统。目前普遍使用的分段方法为Couinaud肝段划分法(图4-5),其将肝脏划分为五叶八段。在肝内,有些部位缺少Glisson系统的分布,这些部位称为肝裂。肝裂是划分肝段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手术部分切除肝脏的适宜部位。肝内共有6个肝裂(图4-6),其中叶间裂3个,段间裂3个。叶间裂分为正中裂、左叶间裂和右叶间裂。正中裂相当于自下腔静脉左缘,至肝前缘胆囊切迹中点的平面,其内有肝中静脉走行。正中裂将肝脏分为左、右半肝,为左内叶和右前叶的分界。左叶间裂相当于自肝圆韧带切迹,向后上方至肝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的平面,其内有肝左静脉的左叶间支走行。左叶间裂将左半肝分为左内叶(Ⅳ段)和左外叶。右叶间裂相当于自下腔静脉右缘,至肝前缘胆囊切迹右侧中外1/3交界处的平面,其内走行着肝右静脉。右叶间裂将右半肝分为右前叶和右后叶。段间裂分为左段间裂、右段间裂和背裂。左段间裂相当于自肝左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处与肝脏左缘的中上1/3交界处连线的平面,其内走行着肝左静脉。左段间裂将左外叶分为左外叶上段(Ⅱ段)和左外叶下段(Ⅲ段)。右段间裂相当于肝门横沟的右端与肝脏右缘中点连线的平面,其相当于肝门静脉右支主干平面。右段间裂将右前叶分为右前叶上段(Ⅷ段)和右前叶下段(Ⅴ段),将右后叶分为右后叶上段(Ⅶ段)和右后叶下段(Ⅵ段)。
图4-5 Couinaud肝段划分法
图4-6 肝内管道与肝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