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域资源强派潭

派潭镇是一个千年古镇,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位于增城区北部,面积289.5平方千米,下辖36个行政村、1个社区,户籍人口9万人,耕地面积6.2万亩(1亩=0.0667公顷,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森林覆盖率达到71.67%,北回归线穿行而过,空气优良,水源干净,环境优美,拥有一个国家4A级景区以及增城最大的星级标准酒店群,还是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的主产地。随着国道福巴线(G335)和省道增派公路(S256)、广河高速(S2)、派街高速(S16)、从莞深高速(S29)的建成通车,派潭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1小时生活圈,先后获得全国旅游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国家卫生镇、全国重点镇、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等国家级荣誉,以及“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广东省乡村社会治理示范镇”等称号,是珠三角乃至整个华南地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印象派潭(黄炳锟 拍摄,派潭镇政府供图)

近年来,派潭镇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城乡融合”的发展道路,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围绕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目标,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十三五”规划期间,派潭镇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20亿元,连续五年增长超10%;两税收入年均增长14.68%,住宿业营业额增长约19倍。2021年1月至6月,派潭镇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 714万元,同比增长0.87%,较2019年同期增长44.22%;两税收入全口径合计6 113万元,同比下降11.47%;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 210.6万元,同比增长88.96%,较2019年同期增长48%;完成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19 249.2万元,同比增长110%,较2019年同期增长24.85%。

一、生态优势

派潭镇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森林覆盖率高,夏季平均气温比广州全市的平均气温低3~5℃。良好的生态空间为镇域全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保障。派潭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北端,是广州市增城区北部最大的山区镇,一处4A级风景名胜区的面积占镇域面积的2/3。增城北部“组团”的三镇(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被定位为限制开发的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区,共同构筑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派潭镇域内有丰富的生态景观,包含飞天瀑布、碧水深潭、原始密林、高山湖泊、湿地温泉、地质奇迹和台地田园等7种类型;坐拥省级地质公园,包括白水寨景区、大封门景区、牛牯嶂景区等,还有龙鳞石、火山颈等十大自然奇迹;拥有木本植物2 000多种,是南亚热带物种的基因库。

乡村风貌(黄炳锟 拍摄,派潭镇政府供图)

二、旅游优势

派潭镇原生景观优美,知名度较高,水体资源充沛,有温泉、森林、高山、湖泊等多种生态资源。其中:白水寨景区的白水仙瀑为国内第一飞瀑,拥有全国唯一的海船木栈道;牛牯嶂景区的牛牯嶂是增城最高峰,分布有罕见的龙鳞石;大封门景区内拥有“广东喀纳斯湖”——大封门天池,还有亚洲罕见的石臼群;高滩温泉景区是一座健康养生山谷,是众多疗养温泉爱好者的聚集地。

派潭镇蕴含独特的岭南特色文化,分布有骑楼老街、古氏宗祠、石屋水车等众多的传统文化载体。派潭的客家人组成了本地第一大族群,所以派潭镇以客家特色文化为主,兼有广府文化,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交相呼应。此地有较多古迹,如石达开故居、熊氏宗祠、龙归古庙、密石古寺等。此外,还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客家山歌、舞春牛、舞貔貅等等,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派潭月色(陈汉添 拍摄)

山清水秀(陈洪发 拍摄)

派潭镇风貌(印象派潭作品,派潭镇政府供图)

不息(郭伟新 拍摄,印象派潭作品,派潭镇政府供图)

派潭镇的岭南文化特色明显,明清古建筑形态多样,有保存较好的建筑基底。派潭镇派潭圩内的骑楼老街,是国内目前保存较为完整、广东特有的明清骑楼建筑。老街全长250米,宽6~8米,街道部分保留了旧青石路、古榕和古木棉。邓村石屋始建于清代,村落依山面水,民居为四合院式,是增城区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邓村石屋建有7层四方形封火山墙青砖碉楼,碉楼高22米,宽11米,主体建筑为封火山墙硬山顶。车洞村为清代传统广府村落布局,村落沿溪流而建,现保留有10座水车,承包给个人制作香粉。车洞村水车群既是百年水车集群,也是一个香料工坊,距今已有300年历史。利用山涧溪水作动力,用水车做香粉,是古老的原生态手工艺。熊氏宗祠是一座七进祠堂,是广州地区最深最长的祠堂之一,始建于清代,通面阔28米,进深70米,面积1 960平方米。

青砖大屋(郭建华 拍摄)

百年水车(巫国明 拍摄)

骑楼老街(郭建华 拍摄)

旅游资源(印象派潭作品,派潭镇政府供图)

邓村石屋(张伟明 拍摄,派潭镇政府供图)

在在地文化中,白水仙瀑的何仙姑、密石卧佛的神话传说、“田塘村林”的生态格局等村落生长肌理,都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当地还有唱山歌、舞春牛、舞渔灯、舞貔貅等客家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

三、服务接待空间资源优势

派潭镇是增城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镇,服务业也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迅猛发展,万家旅舍、文化中心、影剧院等镇域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派潭镇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特色镇和都市农业基地镇,先后获得“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名镇”“广东省旅游特色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锦绣香江温泉酒店(印象派潭作品,派潭镇政府供图)

现已建成五星级标准酒店6家(广州增城金叶子温泉度假酒店、三英温泉度假酒店、嘉华温泉酒店、锦绣香江温泉酒店、森林海温泉度假酒店、合汇巴塞罗温泉酒店)、三星级温泉度假酒店2家(巴登巴登温泉度假酒店、高滩温泉酒店);省级重点旅游项目森林海旅游度假区已营业,合汇巴塞罗温泉酒店、三英温泉度假酒店二期已于2021年年底营业;建成乡村民宿135家、农家乐66家,其中慕吉云溪等高端精品民宿11家,已成为广州最热门的“网红”打卡点。在商业购物方面,派潭镇也打造了特产街,展示“一村一品”及当地特色小吃和农产品,如凉粉草、豆腐花、粉葛、番薯等。另外,附近的农场通过开放游客采摘的模式,一方面给游客增加农趣体验,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了双赢。

四、交通设施优势

增城绿道穿镇而过,沿途分布有旅游休闲驿站,串联起镇域内的温泉、生态公园等优质景点,服务配套正在不断完善。广州市增城区的绿道网从属于珠三角绿道网。派潭镇绿道为增城休闲健身绿道的北段,全长65.8千米,南接小楼镇绿道,北止于增城、从化交界处。绿道沿途自然风光优美,有派潭河沿线景观、高滩温泉、白水寨乡村生态公园等景区景点。同时,绿道驿站建设工作也在逐步展开,由南向北的6个绿道旅游休闲驿站已投入使用(鹅兜驿站、马村驿站、石龙头驿站、高陂头驿站、白水寨乡村生态公园驿站、北山村驿站)。

派潭镇绿道上的骑手(印象派潭作品,派潭镇政府供图)

五、农产资源优势

派潭镇的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知名度较高,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缺乏规模化种植经营及深加工产业链的支撑。“增城十宝,派潭有三”—派潭凉粉草(烧仙草)、密石红柿、白水寨番薯等地理标志产品和名优特产代表了当地的农业文化,最具特色与发展潜力,是当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重要举措的体现。

派潭镇的第一产业主要是种植凉粉草(深加工已初具规模)、水稻、蔬菜、花卉、水果(香蕉等)和养殖禽畜,代表性农产品有荔枝、迟菜心、乌榄等。特色美食和绿色农产品主要有凉粉草、焖烧鸡、山水豆腐、盐水迟菜心、竹筒蒸肉丸、密石红柿、派潭粉葛、乌榄、白茶等。第二产业以生产、制造学生桌椅为主。

六、以全域资源开发导向形成品牌

派潭镇已经形成了融合自然山水生态、突出岭南地域文化与特色农产的资源品牌,构建出派潭镇独具特色的由资源导向型旅游向休闲度假生产生活过渡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该体系主要有3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突出优势品牌资源为主的白水仙瀑和高滩温泉,融合了森林山水与户外运动,是集温泉、医疗、康养等健康产业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开发;第二梯队是以突出潜力资源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和岭南古村品牌,主要打造在地农产品品牌,开发休闲农业、田园度假等农旅产品,同时注重对特色村落休闲旅游的开发;第三梯队是以突出背景资源为主的地质奇观、民俗节庆和原始森林。

派潭碧道

白水仙瀑(王水强 拍摄)

万家旅舍(巫伊真 拍摄)

旅游品牌(印象派潭作品,派潭镇政府供图) mSnGOCAKsm6C7fpBlS6AxP0BwjjbT2ZK8wiEH2y/G/wcOtbLZmP71aDBCJkreN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