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乡村振兴规划是各地区开展驻镇帮扶工作的行动手册和具体指南,不仅要描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也要细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和重大行动,既要有全局谋划,又要有实施抓手。然而,与传统的规划不同,目前镇域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的编制尚未有标准性的编制指引和成果要求,各地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长官意志”脱离实际、经验主义盲目复制、资本逐利缺乏沟通等风险,容易产生规划成果对镇域发展定位不清晰、用地指标和管控措施不明确、规划重点不突出、上不接政策下不“接地气”等问题。
项目复杂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范围广:规划范围涉及城镇、乡村全域。二是内容多: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背景下,规划需充分考虑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需要有效、系统地衔接地域各类相关规划,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镇域规划。三是问题差异大: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和问题导向,尊重镇内各村自然、经济、社会和城乡发展现状,但各地现状基础不尽相同,各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短板,所以各地前期现状摸查工作任务繁重。四是特色差异小:多体现在地理位置相近的城镇,由于资源特色雷同、个体特色不明显,规划成果容易千篇一律。
乡村碧道(张远文 拍摄)
项目要求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远近结合:规划需要立足现状、放眼未来;规划要能够指导近期行动,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又要能够引领远期发展,为城镇明确发展方向。二是时间紧急:不仅规划布局时间紧急,而且编制时间也紧急—规划需要在短时间内提前布局好地方2021—2025年的工作重点。
镇域乡村振兴规划是地方政府的发展指引,是帮扶工作队的行动计划,是投资企业的战略版图,也是村民的未来蓝图。因此镇域乡村振兴规划的使用对象多,应用场景也多,其内容既要有远期发展的高度,又要有近期落地的可行性,既要立足现状,又要放眼未来。
镇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要满足地方政府规划管理的需求,从有利于乡村规划实施管理的角度确定规划内容、管控要素和管控深度,同时还应当保持适度的弹性,以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镇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应该积极采纳村委、村民对乡村未来发展的建议,采用村民看得懂、“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总结出村民认同、便于执行的简易成果,以方便村委快速推进落地。
镇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应对镇域乡村优势特色资源(自然、农业和人)进行挖掘分析,让企业了解开发和投资乡村的必要性;从用地布局、产业安排和村企合作等方面,让企业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能为其提供的一些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