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 月,钟院士临危受命赶赴武汉,再次走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那时的他,尽管已经 84 岁高龄,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依旧敢医敢言。人们在 17 年后,又在电视和各类网络媒体中听到了他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权威解读和真诚呐喊。
可以说,当人心迷失在被恐惧笼罩的漆黑大海上,来自钟院士对疫情真实和专业的解读就是那座矗立在远处的灯塔。正是因为这座灯塔,人们得以走出恐慌,科学防疫。时至年中,国外疫情仍然猖獗,国内仍留有隐患,我们仍然不能说战胜了疫情。但只要钟院士和像他一样的科学家在,他们就像照亮暗处的明灯,为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不再恐惧。
从1月20日钟院士在央视节目连线中证实新冠病毒人传人,到3天后武汉封城,之后湖北各地相继封城。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高于非典,如果不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后果不堪想象。在这样的危急时刻,钟院士在和其他专家一起评估疫情风险后,当机立断,推进了武汉封城的举措。
对于武汉做出的牺牲,钟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当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大家都来帮忙,武汉是可以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事实证明,武汉确实是英雄的城市。
有像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这些顶级医学家作为灯塔,加上一线医护人员燃起的一支支火把,还有各方支援者的星星之火。灯塔、火把、星星之火,一起照亮了武汉,最终将病毒的阴霾驱散。
疫情下,有不少令人心痛的情境,毕竟无情的病毒毫无征兆地降临,各项应急措施的实施也需要缓冲时间。但火神山、雷神山和其他方舱医院,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建设,各项软硬件配套设备都在最短的时间到位,才阻止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休舱,至此武汉市所有方舱医院休舱。
4月8日0时,“暂停”了76天的武汉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至此,在发现首例病例近4个月后,武汉终于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们此次对钟院士的采访发生在疫情之前,无法以第一视角呈现他对此次疫情的所做、所思、所感。但从非典疫情到新冠肺炎疫情,他所展现的敢医敢言的作风,以及对人的生命、对真相和真理的敬畏精神是始终如一的。
对于这些的精神,钟院士之子钟惟德还原了钟院士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它们进行坚守的:“在非典的时期很多人质疑他(钟南山),但是他给我祖父扫墓的时候说,也是对我们说,我们要坚持真理,要讲真话,对得起病人。不是为了去做什么政绩和名利,而是要治好病人,要把最有效的方法公布于众。”
邓璐: 对抗非典的战役打得特别漂亮,当时有人这样评价,说“没有人敢这样做,也没有人这样做过。”从非典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您依旧这样敢医敢言吗?
钟南山: 当医生最大的益处就是我们是有实践的,实践通常以事实告诉你做得对不对,不会需要很长时间,一般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就能够得知有没有做对。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管你的诊断是不是有偏差,不管治疗是否符合道理,最科学的还是治疗有效。
我们最近几年做得更多的是要把经验医学逐渐上升至循证医学。证实它是真的有效以后,再研究它的作用机制。这是我们主要的研究途径。所以,非典我们没有遇到过,全世界都没有遇到过,那该怎么办?书上没有,缺乏理论指导,那就只能实践。
后来我们又碰到一些传染性疾病,如H7N9
、H5N1
、H5N6
、H1N1
、MERS
。在应对这些传染病时,都是采用实事求是的办法。我们救活的世界上第一例H5N6,这个病至死率是极高的,最终病人经我们抢救成功。最好的还是根据我们的治疗来看病人的反应,实事求是地寻找最佳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