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物理学家牛顿的一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确实,牛顿对于经典力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诸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所以说,在科学领域,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是众多“巨人”们辛劳建设的结果。
那么,这个巨人的角色究竟该如何担当?
邓璐: 在这次的平台共建大会上,有人这样评价:“其实很多基层的医生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就特别想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您下定决心说我来做这个肩膀?
钟南山: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没想过是我来做,而是我们做。我是胸肺科大夫,诊疗了很多支气管扩张的病人,顽固哮喘的病人,以及晚期肺癌的病人。其实这些疾病如果到了晚期办法都不太多了,但事实上,这类病很多都是在还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发生,在早期通过检查是可以发现的。如果感觉不严重就疏忽,没有干涉和治疗的话,到了晚期,以现在的医疗水平办法就不多了。所以,就是要在早期发现,那什么人接触早期疾病最多呢?就是基层医护人员。
所以,基层医生应该把重心放在发现更多早期病人,早干预,不要拖到晚期。虽然晚期病症让专家治好了,家属会很感激,但我们首先应该多考虑晚期病人的痛苦和对医疗资源的浪费,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说,晚期治疗都只是下下策。
“最好不要发展到那一步”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提前做好预防。我所说的一、二、三级预防,这些是基层医生应该长期做的,相对于晚期来说,这样起到的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除了慢性发展的疾病,急性传染病也是一样。在非典的时候,我们积累了一套抢救病人的经验,当时广东地区的救治存活率达到96.2%,是全世界最高的。
但我并不觉得这是最大的成绩。那么,我们最大的成绩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一旦发现感染者,就马上进行隔离,切断传染源。实际上,2003年全世界共出现8 000多例病例,疫情结束之后,病毒又反扑,广东在2004年又出现了第一例、第二例、第三例、第四例,当时如果再有第五例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就会宣布广东又出现了非典疫情。
但在出现第四例的时候,我们就做了一些工作,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它的传播有个媒介,或者说中间传播体,就是我们后来所知的果子狸。果子狸在农场养殖的时候并不会携带SARS病毒,但当它们到了广东的野生集贸市场就发生了感染。当时我们在广州的市场做调查,发现果子狸的感染率超过80%。这样的话,如果人与它们接触就很有可能会被传染,所以当时我们就马上切断了这个主要的传染源,结果证明还是非常及时的。
切断传染源之后就没有再发生新的感染病例,所以,我们实际上认为急性传染病最有效的根治方法也是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干预。再后来,全中国出现仅有的一例输入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当时发生在广东,是一名跑到惠州的韩国人。为什么能控制在仅出现一例呢?就是当我们得知他的消息后,立刻将他转送至医院,采用了所有的严格隔离技术,同时对他进行最有效的治疗,最后的结果是再没有一个人被感染,而且他也康复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