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2019医生云大会”召开。钟院士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在我们的镜头下,钟院士大步流星地走入主会场,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交流并与嘉宾合影寒暄。
在会议上,钟南山院士提道:“现在三甲医院的病人很多都在疾病发展到中晚期才进行治疗,但这常常是劳民伤财,和早期治疗相比,中晚期才介入治疗往往效果不好,而且费用昂贵。如何让病人在早期就能筛查出来,这对于中国目前的医疗来说很重要。”
在他看来,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治愈或者是防止病情恶化,中晚期的效果就很差。所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非常重要。而要做到这“三早”,责任主体就要向基层延伸,从专家治疗晚期病人,逐渐转向基层医生治疗早期病人。
会议结束后,钟院士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就会议主题“疾病早干预”做了更多的诠释。
邓璐: 听说您下午还有安排,马上要去澳门?
钟南山: 对,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事。澳门现在有一些药物立法需要讨论,希望有些药物早点通过澳门立法,通过之后看在广东怎么使用。
邓璐: 在大众的心目当中,您一直是走在最前沿,一直在做创新的事。
钟南山: 确实要创新,主要还是目前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以让我们去学习,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医学知识,如果医学知识积累了很多,专家们通过多年的艰苦研究和实践获得了经验或者提升了技能,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当然医学知识积累的工作本身也是一项公益事业。
但这个价值最终还是要通过产业化来体现。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将医学知识的积累最终落地到产业化。因为只有将理论落地变成产业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产生社会效益。
邓璐: 对您来说,像这样跟大家进行分享,在医学前沿领域进行创新的交流,肯定不是第一次了,这是您的工作常态?
钟南山: 可以这么说吧。特别是卫生与健康,关于健康的新理念,我们的日常医疗工作就是要体现对于这些新理念的实践。
很多城市,很多地方都搞了人口健康登记。这个人口健康登记,从出生开始就对每个人的整个健康状态进行跟踪,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理念,很多欧美国家都是这么做的。
具体来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从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有没有过敏,或者是其他的疾病,比如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之类。每个人的健康档案都可以从出生开始记录,随着这个人慢慢长大,他/她可以自己评价自身的健康状态。另外,如果身体出现了问题,可以先找到家庭医生,如果需要找上级医生咨询,也可以很快看到档案,从档案再做综合参考,看有没有其他问题。
现在的大医院,包括三甲医院,大都是针对晚期的疾病进行治疗,包括心血管、血液病,也包括肿瘤、神经系统疾病,这些都是。所以,我们希望按照“健康中国”这样一个理念,将以治病为中心的思路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来,也就是说医生是从预防的观念开始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