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公益来说,它所面临的问题远不是像旧时通过达官显贵们的乐善好施就能够解决的。一方面,需要结合现代金融手段,发挥除了捐赠之外投融资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民众在公益事业上都能有“匹夫有责”的心态。这一心态,不仅仅体现在要建立多少个公益组织上,更重要的是这些组织能有多高的素质。
马蔚华: 过去传统的公益就是情怀,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捐赠、好善乐施、扶贫济困,这些都是公益。但仅有情怀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还存在社会问题。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一共有17个目标,如果要达到这17个目标,共需要多少钱?是数万亿美元。现在政府的投入和捐赠只能解决少数的问题,多数还无法解决。
邓璐: 从全球来看这也是个巨大的缺口?
马蔚华: 是巨大的缺口。要靠什么补上这些缺口?总之没办法再靠捐赠了。还要靠投资,如何让这些投资在最初达成的时候就不会像过去那样再产生问题,起码让它减少问题的产生。
邓璐: 咱们现在想想看是做银行难,还是做公益难?
马蔚华: 这么说吧,银行是别人找你要钱,你也找别人存款,但更重要的是别人找你要钱。搞公益是你去求别人捐款。捐款不难,难的是人们对问题的认识,这和我们国家这些公益组织、慈善机构本身的素质、发展状况都有关。
因为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公益组织的发展相应也很快,目前约有7 000家。到处都是公益组织,但是它们需要提高素质。我们办公益学院就是为了提高这些公益基金会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