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想要在网络上了解“马行”最近的动向,你会发现卸任行长之后,他其实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以至于我们约他访谈其实也挺困难的。但是只要你跟他谈公益这件事,谈企业家怎样更好地做好公益,他就会答应接受采访,甚至是很积极主动地和媒体对话。
为什么我们节目组要选择马蔚华?我觉得这跟他过去的经历和他的转型有关。他曾和金融危机赛跑过,曾被称为中国优秀的银行家之一,曾主管招行15年。他人生的上半场给他带来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称号——“马行”。
所以,我跟我的团队在看到他以后,习惯性地叫他“马行”。一位银行家的华丽谢幕,向公益转身。在人生的下半场,他对标的不仅仅是在大湾区,他说要对标全世界。所以,我们走近这位先行者,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怎么做”。
但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是知易行难。尽管“马行”曾经有着大银行家的头衔,但金融是金融,慈善是慈善。金融行业较其他行业而言,薪酬福利都比较高,人才的招募一般来说就不会太困难,像华尔街的金融精英,往往都是斯坦福、耶鲁这些名校毕业的。
而对于慈善事业来说,要具备服务全社会的理念,同时薪资水平可能低于当地平均薪酬,这并不符合人往高处走的本能。所以,公益慈善事业要招到非常优秀的人是件很困难的事,这个问题也难倒了“马行”。
马蔚华: 刚开始我到壹基金当理事长的时候,还是遇到很多头疼的事情。社会不信任,它也不是因为对我不信任,而是出于对整个环境的不信任。再有一个是我们现在的相关规定,公益组织留不住人才,慈善机构留不住人才。因为按照现行规定,他们的薪酬很低,只能按成本的百分之十来发放。还有一些地方的规定,要求不超过当地平均工资的两倍,但我们需要精英,需要优秀人才,这样的薪酬确实是没有竞争力。
很多国际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像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如果到华尔街,到金融机构工作,十年以后很可能就是亿万富翁,起码生活无忧。但如果到了公益组织,比如壹基金,以目前的薪酬待遇,十年后在深圳根本买不起自己的住房。
所以,我真得动脑筋想,这关系到慈善事业的发展,我们要搞一个新的公益,创新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