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荒凉、偏僻的南沙,现在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耀眼明珠。如今的南沙已经成为大湾区的重要纽带,通过几代人的传承,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作为大湾区建设者的气魄和远见。
作为家族的第三代,霍氏兄弟对于祖父曾经想要构建的南沙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霍启刚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就像一个“家”,而南沙就是他们为了建设好这个完整的家所必须做好的部分。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他认为会更加融合、更加便利。在他看来,这是发展南沙的重要支撑点。
我很喜欢他的这个说法,在现代社会,对于家的概念我们还是很容易将它和自己的小家,父母、儿女、亲人画上等号。但社会发展的进程让家的概念有了更多的外延,我们所喜欢的社区可以称之为家,我们所偏爱的地域也可以称之为家。而在家的概念上,过去认为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才能组成家,但如今,共同的文化背景才是家的核心。所以,在广东这片热土上,有着共同岭南文化背景的我们,都可以称这里为家。
邓璐: 当年还没有“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那现在南沙已经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大湾区”这三个字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霍启刚: 有了国家的政策,我相信爷爷当初的心愿会更快达成。其实中国有很多政策走在最前沿,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可以让香港的年轻人,让香港的创业者来这里创业更加便利。所以,对我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其实就像“家”一样,是家的延伸,在两会上我就提出了这个观点。
邓璐: 我特别喜欢这个说法。
霍启刚: 对,当时就是我突然体会到的,并不是照着稿子来读。我们现在从香港特区到深圳还是会说“过关”“过关”的,这还是会给心理上一个障碍。但其实从香港特区过来很快的,我们所谓的“过关”不过就是一个程序而已,并不是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我觉得这个“过关”的概念会慢慢淡化,在支持“一国两制”的前提下,粤港澳大湾区会更加融合,更加便利。所以,这也是我们南沙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邓璐: 您在两会上的这个说法让很多人喜欢,甚至还上了热搜。
霍启刚: 有相同感触的人会支持我的观点吧。个人认为大湾区就是一个关于融合的概念,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体育文娱的基础设施有很大的需求,怎样创造更便利的条件,让这些年轻人,当然也是所有的体育文娱爱好者们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活动和交流,是我们应该解决的课题。
我们的理想不仅仅是让香港的年轻人来,也要让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甚至是韶关的朋友都可以过来参与建设和娱乐身心。
邓璐: 就像刚才您所提出的,家的功能在扩大,家的概念其实也在扩大。
霍启刚: 是的,我们的传承就是有朋自远方来,就应该邀请他们到我们家,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可以一起建设共同的家,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希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