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至今是中医跌宕起伏的时期。民国时期中西医碰撞异常激烈,西医传入我国发展迅速,中医受到挤压奋起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中医,中医事业在探索中前进。邓铁涛教授亲历近百年来中医的风云跌宕,终生奋战在中医临床、科研、教育一线,他的一生是为中医学发展呕心沥血的一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011年,邓铁涛教授95岁高龄写下“铁涛理想”:“一、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二、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三、有经得起考验的社会效益;四、有一支可以持续发展的队伍”。
邓中光、刘小斌、邱仕君,师事邓铁涛教授数十年,幸蒙邓铁涛教授耳提面命,得其亲炙,常感邓铁涛教授学术涵养之宏博高深,更深知传承“铁涛理想”责无旁贷。2017年底,由邓中光、刘小斌、邱仕君担纲,依托广东新南方中医研究院组建了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工作室,开展各项研究,以全面整理、传承与弘扬邓铁涛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己任,为造福民众、振兴中医做出应有贡献。
2019年1月10日清晨,邓铁涛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邓铁涛教授虽然远去,但他的精神永志,风范长存,学术日新。邓铁涛教授对中医理论、临床、教育乃至中医发展等方面提出的具有学术分量与社会影响的论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其200多篇论文与40多部著作中多有体现。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在中医历史上,后人将前人的论著加以润色、总结,从而使其便于学习、流传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清代唐大烈编《吴医汇讲》收录叶天士《温证论治》,注曰:“叶天士,名桂,号香岩,世居阊门外下塘。所著《温证论治》二十则,乃先生游于洞庭山,门人顾景文随之,舟中以当时所语,信笔录记,一时未加修饰,是以辞多佶屈,语亦稍乱,读者不免晦目。烈不揣冒昧,窃以语句少为条达,前后少为移掇,惟使晦者明之。至先生立论之要旨,未敢稍更一字也。”通过唐大烈的重新编次及刊刻,叶天士《温证论治》得以流传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邓铁涛教授学术生涯长达70年,其学术资料分布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论文、著作、讲稿、书法等各种资料中,若不通读邓铁涛教授学术资料,读者难以对邓铁涛教授学术思想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有鉴于此,将邓铁涛教授学术资料加以全面收集、整理、归纳,便于读者研读邓铁涛教授学术思想,显得十分必要。本项目一部三册即为此而编。
第一册为《邓铁涛医论集》。本册在全面研读邓铁涛教授学术资料的基础上,凝练了邓铁涛教授最具代表性的15篇医论,每篇医论论述一个专题,将邓铁涛教授涉及该专题的文献进行汇编整理,以使邓铁涛教授的学术理论体系与成果得到系统归纳及展示。本册所有文献均为邓铁涛教授原著,编者未敢擅加己论;所收录的文献均遵原文面貌,未予改动,并标注文献出处。
第二册为《邓铁涛医话集》。本册汇集邓铁涛教授历年医话57篇,主要来自《耕云医话》及《邓铁涛新医话》,以邓铁涛教授介绍其临床经验为主,也广泛涉及医政管理、中医教育等问题,字里行间洋溢着邓铁涛教授对中医药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第三册为《邓铁涛医案集》。本册收录邓铁涛教授医案221则,按疾病分为72种,于每种疾病医案之后加按语与评析,归纳邓铁涛教授的临床经验。
本丛书通过医论、医话、医案互相建构,互为参照,共同成为邓铁涛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主体内容,方便读者学习和参考。也以此弘扬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彰显中医学术之美。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以此丛书展示弟子后学传承弘扬之努力耕耘,体现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的志向和传统,为进一步深化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研究提供基础和线索。
这是一部致敬国医大师的丛书,也是一部传承国医大师的学术之作。铁涛理想,百年中医。一个人的历史记录着一个时代。
国医大师邓铁涛师承团队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