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头痛

前话“读书”之重要性,想提高临床之水平必须读书,多读书多实践才能提高学术水平。兹以头痛病的治疗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年轻时曾标榜擅治顽疾,但对一些顽固性的头痛病,自己却感到头痛。后在清代王清任的著作中找到出路。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治证的第一个病证就是头痛。王氏说:“头疼有外感,必有寒热之表证,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芪可愈。查患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发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乃知血瘀可致头痛,凡头痛久不愈,痛处不移,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脉兼涩象者,试用血府逐瘀汤,每能奏效。但不一定如王氏所说“一剂而愈”。上海近代名医范文虎(1870—1936年)亦善用此方治疗顽固头痛与失眠。(见《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集》)至于其他原因之头痛而兼血瘀者,我喜用茺蔚子加入适用之方中。

又如三叉神经痛,为难治之症。西医认为此病很少能自愈,目前缺乏有效而又无副作用的治疗。查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头痛篇有眉棱骨痛,证颇相似。林氏说:“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用选奇汤。”该方原出于《东垣试效方》,药只四味:羌活、防风各三钱,甘草三钱(冬天用炙),黄芩一钱(酒制)(冬月不用)。我用此方黄芩未用酒制,曾以生地易黄芩亦效,因患者有阴虚之象。亦可因证加减,如治一女教师,左侧额痛兼上齿疼痛剧烈,一天发作十多次,曾经中西医治疗,疼痛次数减至一天五六次,而疼痛的程度不减。诊其面色红,唇红,脉弦滑数。虽然舌嫩、舌边有齿印,有本虚之征,但风热实证为主,处方用:防风、羌活、黄芩各三钱,甘草二钱,再加白芍、蒺藜各四钱,菊花三钱,7剂痛大减。后因过劳,淋雨复发两次,继用上方加减,前后用药40余剂而愈,追踪一年多,未见复发。又曾治一邮务员,用药数剂无效,后闻由一女针灸医师用针灸法治愈。可见本病除服药法外,可用针灸或其他中医药治法可愈,切不可稍不见效即动摇信心。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头风》共载七个医案,其中第二案似为三叉神经痛。案云:“何(四一)右偏风头痛,从牙龈起(木火上炎)。”方用:炒生地三钱,蔓荆子炒一钱,黄甘菊一钱,茯苓一钱半,炒杞子二钱,冬桑叶一钱,炒丹皮一钱,川石斛一钱半。此方从内风论治,与选奇汤从外风论治又有所不同,值得重视。该方我未曾试用,未敢肯定其有无疗效,但我从叶天士“头风”诸案及邵新甫氏的总结语中体会出另一类偏头痛之治。邵新甫说:“头风一症,有偏正之分。偏者主乎少阳,而风淫火郁为多。前人立法,以柴胡为要药。其补泻之间,不离于此。无如与之阴虚火浮,气升吸短者,则厥脱之萌,由是而来矣。先生则另出心裁,以桑叶、丹皮、山栀子、荷叶边,轻清凉泄,使少阳郁遏之邪,亦可倏然而解。”我师其意,治疗一些偏头痛而阴虚阳偏亢者,治之以磁朱丸与六味地黄丸。日服磁朱丸以镇摄其亢阳,晚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其肾阴,曾多次取得效果。磁朱丸本眼科用药,又名神曲丸,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用四两神曲以配二两之磁石及一两之朱砂,磁石滋肾潜阳,重镇安神,朱砂清心安神,妙在用四两神曲以健运脾气,使石药不致有碍胃气,又能升清降浊。 zEqo5NaD/dvSchEpKopkyvPYNXSGzW+2+fcjMQnvXFCYsgBFiL9Mx0EtnFdl1h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