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临床

中医近百多年来受尽了歧视与摧残,却仍然得到人民的信赖,并在科技发达国家引起“中医热”。为什么?其一因为中医有一套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理论体系;其二因为中医药能为人民解除疾苦。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医学院的建立,中医理论的整理与提高,已有一定的发展。由于过去卫生行政领导部门贯彻中医政策不力,全国中医医院数目屈指可数,设备简陋,甚或只有门诊而没有病床,那少得可怜的床位住的又是慢性病,亦或治疗上多中药加西药,因而临床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严格地说,水平在下降。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多以“家庭病床”形式诊治,新中国成立之后西医医院大量建立,而中医院则甚少,中医只能守住门诊阵地,而失去了住院这个重要的阵地,故临床水平在下降是不奇怪的。如果我们不呕心沥血地把目前仍然有限的病床用在不断提高中医之诊疗水平,发扬中医之特色,则中医之前途不容乐观。如果不能用中医中药方法保护人民健康,中医中药便没有存在之必要了。如果我们不下决心千方百计提高中医临床水平,我们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当今不是有个别中医对于中医本身能否发展已经失去信心了吗?!

所谓中医之特色,并不是三个指头加一个枕头。我们希望所有的中医院都逐步用新设备武装起来,逐步做到双重诊断,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尽量运用中医中药的各种治疗方法去处理患者,提高疗效。我相信,中青年一代中医是能做到这一点的。

提高临床水平,有几条:①把老一辈的学术经验继承下来;②向文献发掘;③向有一技之长者学习;④加强临床锻炼。四者之中,文献是个宝库,有取之不尽的宝;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在时间上有紧迫感,稍纵则逝,而加强临床锻炼则是最根本的。

中医学院教师有临床课与基础课之分,除了临床课教师必须提高临床水平之外,我认为基础课教师也不能脱离临床。中医学之发展,过去不是依靠实验室,而是依靠临床总结,从不断总结中再上升为理论,所以许多理论不通过临床就无法理解。当然,基础课教师搞临床与临床课教师的要求应有所区别,但应拨出一定的时间到门诊及病房中去实践,亦可带着理论问题到临床中去探索。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亦应发展到实验室中去,并且要在实验研究中也搞出中医之特色来。理论研究与医疗预防实践相结合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uuFbuFUENVEpGmEtOw+C3Jbp+MO8Lv+IW3fToHgrYtpJVlWiNuYTPRdqoI4sMi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