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痢疾

治痢疾最早之有效方为张仲景之白头翁汤,该方对急性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辨证为热毒或湿热痢者均有效。清代倪涵初之痢疾三方在清代及民国时期亦甚为有名,鲍相璈《验方新编》收倪氏三方列于痢疾门之首。该方乃刘河间之芍药汤加减而成,一方变为三方,应该说已有所发展了。

芍药汤:黄芩、芍药、甘草、黄连、大黄、槟榔、当归、木香、肉桂。

倪一方:川黄连、黄芩、白芍、山楂肉各一钱二分,枳壳、厚朴、槟榔、青皮各八分,当归、地榆、甘草各五分,红花三分,桃仁一钱,木香三分磨兑,空腹服,渣再煎服。

倪二方:川黄连、黄芩、白芍各酒炒六分,山楂肉一钱,橘红、青皮、槟榔、地榆各四分,炙甘草三分,当归五分,桃仁六分,红花三分,木香二分磨兑。

倪三方:川黄连、黄芩各酒炒六分,白芍四分,橘红六分,全当归、党参、白术土炒、炙甘草各五分。

倪氏以时间辨证,第一方适用于发病十天以内者,第二方适用于发病已半月者,第三方适用于发病已一个多月脾胃已虚弱者。第一方还根据红痢白痢加减,如白痢去地榆、桃仁加橘红、木香,大便滞涩者加大黄。用药分量甚轻,宜参考其比例适当加量。

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痢二方亦受倪氏之影响,其化滞汤处方为:白芍、当归、山楂、莱菔子、甘草、生姜。此方治痢疾初起,若服药后不愈,继服后方。后方即燮理汤:山药、金银花、白芍、牛子、甘草、黄连、肉桂。单赤痢加地榆,单白痢加生姜,血痢加鸭蛋子(即鸦胆子)二十粒去壳药汁送服。

痢疾之辨证,今日之教科书分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等辨证论治是比较全面的,因为中医之痢疾既包括急慢性细菌痢疾与阿米巴痢疾之外,还包括一些结肠病变及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但急性菌痢或阿米巴痢疾,除白头翁汤外,倪氏三方与张锡纯二方均值得参考。

我认为除了中医辨证之外还可结合西医之辨病。如属细菌性痢疾,除一般辨证用药之外,我喜欢加入一味番石榴叶15~30克,此药对细菌性痢疾似有特效。至于阿米巴痢疾则可于辨证用药基础之上,加入鸦胆子肉15~30粒吞服,鸦胆子治痢疾,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曾大加提倡,其实最早之提倡者实为广东之陈复正,陈氏《幼幼集成》以“集成至圣丹”治冷痢、久痢,方用鸦胆子一味,“用小铁锤轻敲其壳,壳破肉出,其大如米,敲碎者不用,专取全仁用之。三五岁儿,二十余粒;十余岁者三十多粒,大人则四十九粒”,用桂圆肉包,空腹吞服,因鸦胆子味苦甚,搞碎者易引起呕吐,故不宜用。我们家传之用法,取鸦胆子肉以滑石粉为衣,成人亦不过二三十粒,空腹吞服效果确实。我于新中国成立前患过痢疾,用鸦胆子治疗,发现大便中时有成粒之鸦胆子,但数日而愈。又于一九三九年曾治一老妇患噤口痢,处方为:远年旧熟地一两,山药六钱,白芍五钱,鸦胆子二十粒药汁送服,一剂而愈。远年旧熟地即置放一二十年已被虫蛀过之熟地,过去有名之中药店多有此药。先父好用此药以治阴虚又怕滋腻之证者。山药,《本草纲目》认为有“止泻痢”之作用,后世有独用此味以治噤口痢。上方四味,熟地与山药以健脾滋阴固其根本,山药白芍鸦胆子以治痢,该方之神效实出我的意料之外。 tMlSeg0MDVo6IA7E3NI6Tu9r1vD7eBMyp/Q2rRNVp2jLiR5Yj0OKYobki/Y5Y/+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