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未开之时,天地不分,阴阳不辨。后来天地分离,清气上升为阳,浊气下沉为阴,清升浊降是自然之理。清气上升为天,浊阴下降为地,天地的清、浊二气之间是中气。中气是阴阳升降的中轴,就是“土”,五行之土气。
中气的枢轴运动,带动清气向左旋转,上升化为火气;带动浊气向右旋转,下降生成水气。化为火则热,化为水则寒。清气向左上升,升到一半未化成火的时候,叫作木。木气温暖,继续上升,积温成热而最终化成火。浊气向右下降,降到一半未成水的时候,叫作金。金气清凉肃降,积凉成寒,最终化为水。
水、火、金、木是四时气机的表现,叫作四象。四象是阴阳的气机升降,而阴阳的升降就是中气的浮沉。分开了叫作四象,合起来概括地说就是阴阳,而阴阳不过是中气的变化而已。
四象的气机轮换更替,一年循环一遍,周而复始。阳气生发,旺盛于上半年,阴气肃降,收敛于下半年。阳气初生时为春,完全升发旺盛时为夏。春生夏长是木和火的气机的生长变化,木为春而火为夏,所以春温夏热。阴气初收之时为秋,完全收敛肃降为冬。秋收冬藏是金和水的气机运行的变化,金为秋而水为冬,所以秋凉而冬寒。
“土”没有专门的位置,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称为季月,属土,又有以季月最后十八天属土之配,则四季共七十二天属土,主令的时间在六月,又叫季夏。土结合四象,就是金、木、水、火、土组成的五行。
通俗点讲,这个循环是这样的:肾为水,是阴中之阴。阴极生阳,肾水中含有微弱的阳气使肾水不至过寒。这点微弱的阳气就是人体阳气升发的根源。肾中清气上升到肝,化生为肝木,肝木之气是温暖的,比肾中之阳的火力强了一些。肝气左旋随脾土上升,到心化生为心火,这时候的阳气达到鼎盛。阳极生阴,心火中含有阴液,不至于让火过热而为病。心中的阴液是阴气的根源,肺金收敛了心火向右旋转,跟随着胆和胃下降,这时的火变成相火,随胆胃下降温暖肾水,金凉而水寒,肺金收敛心液下降化生肾水。如此,这个循环就完成了。而如果脾湿不能上升,则肝肾随之郁滞而不能上升,肾水不能化生心火;如果胃虚不能下降,则肺、胆、相火随之向上逆行也不能下降,心液不能化生肾水。脾胃,是五脏六腑循环的中心枢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