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阳在表,阴在里。肝脉弦,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心脉洪,洪大旺盛;脾脉缓,缓和柔韧;肺脉涩,与滑相对,所谓“尺应滑而寸应涩”是也;肾脉沉,肾脉为阴,阴在里,所以脉沉,如果浮、大、数等现象出现,是肾虚、肝胆下陷的症状。
脉象甚者为脏,微者为腑。那么何为“甚”,何为“微”呢?《难经》中言:“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其他脏腑以此类推。
“甚者沉而得之,微者浮而得之。”“沉”指的是把脉时手指用力往下按,“浮”指的是把脉时手指轻按即得,通过感受到的脉象变化来辨证。
仲景脉法言:“浮为在表,沉为在里,迟为在脏,数为在腑。”脉象浮,病在表;脉象沉,病在里;脉象迟,病在脏;脉象数,病在腑。
阳气在外,阴气在内。腑气内交脏气,脏气外交腑气,则阴阳平衡而脉息调和。如果腑病了则气不能内交,所以脉象只有浮而不沉;如果脏病了则气不能外济,所以脉象沉而不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