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太阴湿土

太阴土气化生湿,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湿土主令,掌管气机生化,肺金顺从湿土而化气。阳明是燥金之气主令,胃土顺从燥金而化生燥。脾土的湿是本气,胃土的燥是从化之气,所以胃的燥不敌脾的湿,如果病了,因为燥而致病的少,大多是因为脾湿。

太阴脾土是气机上升的枢纽,脾升则肾水和肝木随之俱升。土气上升,是脾脏的阳气生发,如果阳气虚弱,就会导致土湿泛滥不能生发上升,脾土不升,则肝木和肾水也都随之郁陷而不能升。

心火和肺金位于上焦,肺金收敛心火向下降于戊土(胃),胃气如果壅塞不能下降,那么心火和肺金也没有了下降的通路,只能向上逆行炎烧,俗称“上火”。而心火和肺金逆行上炎,肝木和肾水郁塞不能上升,其根源全在脾湿泛滥。土本来是克水的,由于阳气衰败的原因,导致反被水侮,土湿成病。

《子华子》曰:“阴阳交,则生湿。”湿气,位于水与火的中间地带,上焦湿就会化火为热,下焦湿就会化水为寒。然而上焦也会有湿寒,下焦也会有湿热。

湿气旺盛,气郁不舒,津液不能正常循环运行。如果再加上火气旺盛,就会把郁结的湿气熏蒸为胶痰;如果火气衰弱,就会导致湿气泛滥而生寒,这是湿寒在上的原因。

湿气旺盛、水气郁塞,膀胱排水就会不利。在火气衰弱时就会小便频繁、遗精滑泄,这是湿寒在下焦的表现;火气旺盛时,小便就会梗涩不利、颜色黄红浑浊,这是湿热在身体下焦的表现。

小便发黄,是脾土气色下传造成的;小便发红,是肝木气色下陷的原因。肾水为阴,阴极生阳,阳气升发到心为君火,肺金收敛向右旋转下降变为相火,此相火与君火名异而实同,火的根在水。水中阴气生阳,上升化成肝木,继续上升而化为君火。如果脾湿阳气不能升,则肝木上升的通道也随之堵塞,就会向下郁陷生热,木气不能舒展升发就会把郁热传给脾土(木克土),脾土受此侵害又会影响到膀胱(壬水,土克水)。五行的本性,某一脏或腑如果病了,就会把病情传导给受它所克的脏腑。

阴气容易泛滥,阳气容易衰弱。阴盛则病,阳气衰绝就会死,若一味泻火伐阳,则危害极大。 8tMCvYlWhxbCRdkNXNwI2DNKoIGegxpXv86kj7B7d70kDcGkMK+0dls8jzcv2FG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