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五味根源

木性生发向上,肝郁而不升则产生酸味,生出酸味为肝气郁盛。

金性收敛肃降,肺气滞而不降则产生辛味,生出辛味为肺气郁滞。

火性向上炎烧,心火过盛而肺金不能收敛就会产生苦味,口苦是它的表现。

水性向下滋润,肾水只润下而不能生长升发就会产生咸味,嗜咸为肾病。

黄元御提出的“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左升右降,土为中枢”等这些理论,是直指中医本质的核心指导思想。脾胃为中枢,带动肝、肺、肾、心的升发和肃降,使生长收藏能正常运作,所谓“土为四象之母”者是也。

肾水为阴,阴极生阳,阳气上升化为肝木,肝木随脾土继续上升化为心火,肺金收敛心火向右肃降,胆火随之下降,而向右肃降必须经过胃,所谓胆随胃降是也,胃气下降,肾水收藏,完成一个循环。

脾土左旋上升,胃土右转肃降,升降正常,这时候是不苦、不咸、不辛、不酸的,而是味甘,这正是中土之味。若脾土不升,则肾水和肝木下陷而生咸味、酸味。若胃土不降,则心火和肺金向上逆行不能收敛肃降,就产生辛味和苦味。这是五味形成的根源。

四象(心、肝、肺、肾)之内,都含有土气,脾胃中土郁滞则传于四脏,于是辛、酸、苦、咸诸味就会生起。调和五脏的根源,重点在脾胃中土。 flECAosdcKpeWgxFjuS+SJrTP1nfZ7C/waZQ5t04UzUwm8YNkVJ/L9Bp80fRsc+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