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肿瘤学家,第三届国医大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中医肿瘤学杂志》主编。196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创会会长及第二届会长。擅长治疗晚期癌症、难治癌症,提出“带瘤生存”的观点,更新治癌理念,奠定了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理论体系。创制“鹤蟾片”(获“1986年卫生部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清金得生片”等制剂,著作有《肿瘤治验集要》《中医肿瘤食疗学》《临床中医肿瘤学》等10部,主编《中医肿瘤学》(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专业教材),2010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17年获“南粤楷模”称号,2019年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献身中医肿瘤医教研工作半个多世纪,是中医肿瘤学的主要奠基者,中医肿瘤学科教育的先行者,现代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的开创者,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树立了光辉典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兼职),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首届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十九大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负责人,广东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医肿瘤药物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南方中医肿瘤联盟主席等。
师从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30余年,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主攻病种为肺癌、肝癌、肠癌、妇科肿瘤等,倡导以中为主,西为中用,注重整体观念,强调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并重的理念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各级课题40余项,相关研究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负责人,承担及参与国内外GCP研究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主编或参编专著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