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桂林中药资源典》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西桂林市普查成果著作。
二、总论内容为桂林市自然地理概况、生物及矿物资源概况、药用资源发展简史、药用资源、药用资源市场流通与生产利用、药用资源保护与管理等。
三、各论中的植物药以植物来源按植物分类系统排列。其中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 年)的系统编排,裸子植物按郑万钧(1978 年)的系统编排,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1926 年、1934 年)的系统编排;同一科的物种按属、种学名的字母顺序排列。
四、各论中中药材条目内容包括药材名、来源、别名、形态特征、分布、性能主治、采收加工等,依次著述,并附有药材来源植物的彩色照片。
1.药材名为药用部位的名称,优先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版 一部)收载药物的药材名称,如无收载则依次参考《中华本草》《广西中药志》等著作及地方药志收录的药材名称。
2.来源为该药材的原植物学名,附拉丁学名,并注明药用部位,学名首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版 一部)收载的学名,其次参考《中华本草》《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和英文版(FOC)。
3.形态特征描述来源植物的主要特征。
4.分布记录该药材的原植物生态分布,县域分布记录到县区一级。
5.性能主治描述该药材的性味、作用及主治功能,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版 一部)、《中华本草》《广西中药志》等著作。
6.采收加工主要描述该药材的采收时间、季节,以及初加工的方法。
7.来源植物的彩色照片包含植株、花、果实、种子和药用部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