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文化誉九州。一城文化满城绿的桂林,既是我国南药的重要产区之一,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之地。桂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宜人,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形成得天独厚的药用植物资源宝库,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南朝梁代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记载滑石产地“出湘州始安郡诸处”,而始安郡即桂林古称。我国第一部药典,唐代《新修本草》记载了野葛、滑石产于桂林。宋代宣和四年(1122年),吕渭将《广南摄生论》所载的“养气汤方”刻于南溪山刘仙岩。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刻于叠彩山风洞北口的《崇华医学会碑记》,是我国目前最早的中医学会碑记,铭刻了广西中医人保护和传承祖国传统医学的凌云壮志。

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桂林市中医药发展融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升级发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中,与旅游胜地建设同规划、同推进、同实施,努力将桂林打造成为一流的中医诊疗高地、一流的中医康养基地、一流的中医药强市,强化重大项目带动、科技人才支撑、政策资金保障,推进桂林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康养+旅游”深度融合,“漓水青山·养生桂林”成为山水名城桂林市崭新名片。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桂林这个药用植物园宝库,促进桂林市中草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桂林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桂林市委、市政府立意组织编撰《桂林中药资源典》,经桂林、南宁两地中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即将付梓并与读者见面。此书在广西第四次中草药资源普查和《广西中药资源大典》编撰基础上,由桂林市委、市政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进一步合作完成。共收录桂林常用、道地中药材311种,详细说明每种药材名称、来源植物、别名、形态特征、分布、性能主治、采收加工等,并附有来源植物的彩色图片。为探明桂林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桂林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帮助。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愿桂林市中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通过此书受益,望桂林市中医药事业以此书为契,传承创新,行稳致远。


2020年12月 9Z/oNJ5p2ATDZWkUHF2PpPJ8EId/iOrnHbKR123YS/AL7DNVjev7+HyDJz//XhU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