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药用资源市场流通与生产利用

一、市场流通

(一)流通方式

桂林市尚未建设有大型的中药材交易流通市场,辖区内流通的中药材以植物药材为主,流通方式主要有如下 3 种。

(1)县、乡(镇)定点中药材收购站,对中药材进行收购,然后成批销售到区内外中药材市场或中药生产企业。在不同药材采收季节,当地药农会自发采挖不同野生药材到收购站出售,当收购达一定数量,收购站会集中打包销往广西玉林中药材市场,部分也会销售给当地个人或民间草药医生。该方式流通的药材主要以野生为主,品种类型较多,大多数品种的产量较少,质量不均一。

(2)根据市场需求,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独立或与农户联合种植中药材,并由企业批量回收或共同销售药材;或是在某些药材集中收获的季节,外地药材收购商直接在各乡镇产地收购,然后再集中销售,这些药材有罗汉果、金银花、百合等。以销往广西玉林中药材市场为主,也有部分销往广州市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或区内外中药生产相关企业。该方式流通的药材主要以人工栽培为主,品种单一,产量大,质量相对一致。

(3)在特定的季节,在辖区内各县(区)特定地点(集市)进行药材交易。最著名的是有上千年历史的恭城瑶族自治县端午药市,每年端午节前后,人们将野外采挖的不同药材在集市上进行销售。该方式流通的药材主要是野生的生鲜药材,品种多,产量少,质量不一,大部分被家庭、个人、民间草药医生和科研工作者选购。

在上述 3 个主要流通方式中,每个流通方式并不是独立的,有时候往往产生一定交叉,如收购站和种植企业会相互联合,集中收购当季药材,然后集中进行销售;而在销售过程中,也会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高低,选择相应的销售途径(销往当地企业还是中药材批发市场)。在辖区内,本地中成药制药企业、中药饮片企业或药用成分提取企业主要有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华润天和药业有限公司(原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二)流通的药材品种

桂林市辖区内县市、乡镇收购站流通的部分药材品种如表3 所示。

表3 桂林市流通的部分药材品种

二、生产利用

桂林市曾经是岭南中医药高地,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桂林市不仅在药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数量上得到不断加强和增加,而且在药材品质和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得到较大的提升和拓展。近年来,桂林大力推动“大健康”产业,积极建设康体养生胜地。2016 年 6 月 28 日,作为中医药健康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崇华中医街正式开街,以“桂北民居”的建筑形式为载体,融合中国传统中医养生文化、民族民俗风情、文化创意、历史怀旧等元素,引入国家级名中医。同时,突出民族医药特色,打造集旅游、休闲、医疗、养生、康复、商务、贸易于一体的具有鲜明桂林地域特色的文化街区,形成浓厚的中医药养生文化氛围,全方位展示中医养生文化的魅力;打造中医文化面向世界的窗口,进一步促进了桂林药用资源的生产利用。

(一)充分利用当地适宜的地理环境,加强药用植物保护并大力发展生态种植

桂林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从南部的永福县、荔浦市到北部的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全州县,不同地区具有独特的区域小气候,为不同药用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各级政府对野生植物保护的立法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植物生长的环境得到了改善,药用植物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人们对高品质中药材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药用植物种植关键技术被掌握,也减少了人们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破坏。如永福县、兴安县等地的气候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罗汉果生长,目前已克服了过去只在山地种植的局限性,利用田地进行大规模种植;以及部分县市有在毛竹、杉木林下种植草珊瑚、灵芝、七叶一枝花,在阔叶林下种植绞股蓝,或是种植其他适宜半阴生的药用植物,这种生态种植模式,不仅可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药材的要求,而且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药用植物资源利用

1.作为中成药或中间提取物的原料

利用在当地种植的大宗特色药材,如罗汉果、鸡血藤、生姜、绞股蓝等,作为中成药生产的原料,或是作为中间提取物原料,提取成分后进行销售或再一步进行相关产品的生产。在当地成分提取的企业中,以国内植物提取行业领军企业——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为典型,从事罗汉果、甜菊、红景天、积雪草、葡萄籽等植物标准化提取物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在北美成立莱茵全资分公司Layn USA.Inc.;位于荔浦市马岭镇的桂林丰润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一直进行罗汉果、生姜、绞股蓝等药用植物成分的提取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取物和相关产品远销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

2.作为各级医院和民间草医中药处方原料

当地大面积、规范化种植的药用植物品种不多,若单一品种总产量可满足医院的需求,且质量符合国家药典标准,即可进入有需求的各级医院作为中药处方使用;而许多野生药材品质参差不齐,单一品种总产量不多,无法满足各级医院对该品种药材的使用需求,多为民间草医中药处方原料。因此,野生药用植物无论是在品种数量,还是单一品种的总产量上,民间草医使用量均大于各级医院。

桂林有壮族、瑶族、回族、苗族等民族,人口数量达 73.47 万。因历史原因,这些民族人们居住于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尽管环境较闭塞,医疗条件差,但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各民族充分利用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草药配方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特别是风湿、跌打损伤、炎症、骨伤、妇科类等各种疾病,并逐渐形成以有较大影响的瑶药为主、其他民族药为辅的民族药体系。据瑶族民间草医对瑶族地区药物资源的调查统计,瑶医使用的药用植物品种 1 300 多种;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和临床所治病症的特点,将传统常用的药物总结归纳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

实践证明,一些典型的常用瑶药,疗效可靠,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例如,用铁木、黄花倒水莲等配伍而成的草药复方用于治疗肺结核;大力王、九龙藤等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化骨丹、石胆用于治疗肾结石;四方藤钻、五加皮等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穿破石、七星剑、半边莲等用于治疗急性肾炎;大黄、土黄莲等用于治疗急性肝炎;满天星、金银花等用于治疗膀胱炎;细辛、九节菜等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算盘子、小凤仙草、金银花、十大功劳叶等用于治疗小儿腹泻;飞龙掌血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肋间神经痛、风湿偏瘫等;三叶青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胃痛、跌打损伤。八角莲用于治疗毒蛇咬伤、肝癌;灵香草具有祛风寒、辟秽浊、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伤寒、感冒头痛、胸腹胀满、下痢、遗精、鼻塞、牙痛、皮肤瘙痒;玉叶金花用于治疗肠炎、腹泻,预防中暑;地胆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肝炎、黄疸性肝炎、目赤肿痛、痈肿疮毒。绞股蓝、无根藤用于治疗肝硬化;益母、甘草等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葛麻藤根等加三花酒热炒热敷治疗腰脊骨伤断或损伤疼痛。

另外,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由于各市县医院西药匮乏,为解决部分用药不足,部分县级医院也成立制药室,试制少量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止咳糖浆,止痛片,感冒的药片和冲剂等剂型。自 20 世纪 90年代后,人们也将部分的干药材开发成产品使用,如绞股蓝、罗汉果、甜茶等产品作为保健茶;灵香草装在精致小袋中做成随身佩带的旅游产品。

3.鲜生药材的民间利用

鲜生药材多为民间作为药膳保健食品、草医治疗外伤所用。如打油茶中的生姜、蒜、艾叶、鱼腥草、紫苏等。而民间草医用石油菜茎叶捣碎后治疗烧烫伤、跌打损伤;用青牛胆枝叶捣碎后治疗风湿筋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接骨等。

4.药浴

药浴,瑶医称之为“黄桶药浴”,瑶族独有的保健医疗方法。每到冬天寒冷季节,每晚进入木桶浸泡洗身解乏,流通血脉。这种看似简单的“黄桶药浴”造就了强健、长寿的瑶族人民。

药浴药材采用当地草药,所用药物因地制宜,功效多种多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补气血等功效。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药浴。

另外,瑶族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应节药浴的习惯。当天上山采集或购买药浴用的生鲜或干草药,大部分草药为植物枝叶,部分为皮、根茎、花和果实。拿回家后砍成 10 厘米长的小段,放进大锅,加入数桶清水大火煎熬。晚上,每人均用药水浸泡洗澡。

药浴所用草药大多为当季的野生鲜药,部分为平时采摘干药材。通常无固定的配方,根据药物的性能,各种药物的分量,凭习惯和经验而定。浴用药物有上百种,可分为几大类:治疗风湿病类、治疗皮肤病类、治疗儿科疾病、治疗妇科疾病及排毒美容等类。

另外,瑶药还有熏蒸疗法,适用于风湿类等慢性疾病的治疗,如风湿寒性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腰痛等病症。

5.保健药酒

保健药酒大多为自制,所用药物大多为本地野生草药。据其性能可分为如下几大类:造血补气类、滋阴壮阳类、祛风除湿类、养肝补肾类、舒筋活络类、散寒祛瘀类、跌打伤类等,并无固定用量,均凭个人习惯和经验使量。 0yecj8UZv049iSjzof8twDEgkYICO4OHbvFeI/5FeS7eMP4DP3IGOjFJu++yPXS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