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湿

湿气往往不是单一存在,根据其结合其他邪气的特点,常见有寒湿、湿热、痰湿三种状态。

寒湿

面色往往发青发暗,四肢和腹部冰凉怕冷,常有胃寒、食欲差、消化不良的症状,大便常不成形、稀烂,常腹泻腹痛,小便清长,女性更常见痛经、经量少颜色深。(荐:花椒、豆腐辣子鱼)

湿热

面红,油脂分泌旺盛,午后常有潮热感,汗味、体味较重,厌食油腻,常有口干口苦的症状,大便黏腻、粘马桶,常自感排便不净,小便短赤,私处时有潮湿瘙痒。(荐:苋菜、金银蛋上汤苋菜)

痰湿

常见面色暗黄,面部和眼泡浮肿,头重,身困如裹,体形肥胖,腹部肥满,痰多,口有黏腻感,喜食油腻甘甜,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常早晨大便急,一泻为快。(荐:白扁豆、鱼尾祛湿汤)

白扁豆

寒湿
豆腐辣子鱼

厨具 蒸锅、炒锅

厨艺 蒸、炒

分量 2~3人量

口味 辛辣

花椒

指天椒

材料

鱼腩500克,豆腐2块,指天椒3~5个,青辣椒5个,新鲜花椒3~5克,生姜蓉20克,葱花适量,花生油、蒸鱼豉油少许。

做法

将两块豆腐切成小块铺在碟子上,再把鱼腩铺于豆腐上,隔水清蒸8~10分钟,待鱼肉蒸熟后取出,倒掉碟中水分。

热油起锅,把切成圈的指天椒、青辣椒,花椒,生姜蓉一并爆香,趁热浇在鱼腩及豆腐上,再加适量蒸鱼豉油,撒上葱花即可。

专家点评

花椒能上入于肺发汗散寒,中入于脾暖胃燥湿消食,下入命门补火治气上逆。搭配温中散寒的辣椒和指天椒,辛辣味道十足。而辛能发散,故本品能通利肺气、发汗解表、祛寒除湿,用来煮鱼还能去其腥、存其鲜,可谓物尽其用。对于虚寒体质或者在春天经常犯困的人士,食用该菜品后,能帮助除寒湿而自觉清爽舒适。

小贴士:

阴虚体质、易上火的人群请勿过量食用。

湿热
金银蛋上汤苋菜

厨具 汤锅

厨艺

分量 3人量

口味 咸、鲜

材料

咸蛋1个,皮蛋1个,苋菜500克,生姜、食盐、花生油适量。

做法

苋菜洗净;生姜切丝;咸蛋、皮蛋煮熟,剥壳切粒备用。

锅内加水煮沸,加入适量花生油、生姜,入苋菜焯熟,再放入咸蛋粒、皮蛋粒煮1~2分钟,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苋菜能清利湿热、清肝解毒。搭配降火的咸蛋和清润的皮蛋制成汤膳,其能缓解湿热引起的心烦失眠、目赤目痛、咽喉红肿、小便涩痛短赤等症状,也适合大众保健食用。

小贴士

孕妇不宜;阳虚体质、脾虚便溏、慢性腹泻者少食。

痰湿
鱼尾祛湿汤

厨具 汤锅

厨艺

分量 3人量

口味 甘、淡

薏米

材料

草鱼尾1条(约300克),白扁豆、眉豆、薏米各30克,陈皮1瓣,生姜3片,花生油、食盐适量。

做法

热油起锅,入生姜、草鱼尾,煎至鱼尾表面金黄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至汤变乳白色。

连鱼尾带汤一起倒进汤锅,放入剩余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50分钟,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草鱼(鲩鱼)味甘,性温,无毒,且肉嫩而不腻,营养丰富,具有暖胃和中、开胃滋补的功效。搭配陈皮芳香燥湿,薏米淡渗利湿,白扁豆健脾化湿,眉豆益气健脾,生姜温中散寒且可去鱼腥。六物合用,可以健脾补中、化痰祛湿。本膳食尤其适合湿气重而身困疲倦、舌苔厚腻的人士食用。

小贴士

本品祛湿之力较强,有身体消瘦、大便干结、五心烦热、夜睡盗汗等阴虚症状的人士慎食。 fGxzqvCmfVWJpCjgKC+Q/aJJYhDyRCORvoSXc/pssUiBmCYLjgWNyWZiNDruD4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