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K-L分级
中的0级、Ⅰ级和Ⅱ级可积极进行预防及治疗,Ⅲ级可尝试进行保守治疗,但是如果影像学分级已经到达Ⅳ级,一味地尝试保守治疗,对手术治疗的无知和抗拒只会让患者在膝骨关节炎的这个泥潭中越陷越深,降低了生活质量及失去了对疾病治愈的信心。膝关节手术是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胫骨高位截骨术、单髁置换术及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膝关节是一个铰链关节,连接着股骨和胫骨,有光滑的软骨覆盖,能够自由地活动。其中,软骨是一层光滑、柔软的组织,它覆盖在股骨、胫骨的末端以及髌骨的内面,起到吸收压力、使关节自由地滑动的作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膝骨关节炎患者都会出现软骨面不同程度的磨损,就像牙齿长期磨损后齿冠损坏或者出现蛀牙一样。病牙需要镶补,受损关节同样需要进行手术“镶补”。
常规的人工关节置换就是把受损的关节软骨面切除,为关节做一个全面的清创和护理之后,再镶上人工关节表面配件。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就开始在国外兴起,我国是在60年代以后逐步开展的,目前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被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中效果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其20年成活率已达90%以上。北京协和医院翁习生教授指出,在2007年,我国共进行了192 3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64 721例使用国产膝关节假体,127 644例使用进口膝关节假体),以及9 200例单髁置换术。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统计,美国每年有超过60万人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
近年我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例数
根据假体的机械限制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非限制性假体、部分限制性假体和完全限制性假体。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及使用寿命,材料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预期手术费用。假体按类型可分为CR假体(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PS假体(后交叉韧带替代型膝关节假体)及内轴膝假体。CR假体保留后交叉韧带和本体感觉,减少髁间窝自体骨损失。使用PS假体时手术显露更加简单并且有利于软组织平衡,术后可获得更好的运动能力和膝关节活动度。内轴膝假体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屈曲后滚机制,它是一款“可移动”的假体,高度还原了一个正常膝关节的运动轨迹——随着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加,外侧关节面屈曲后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部分限制型假体及完全限制型假体可供选择,如髁限制型假体(CCK假体)、铰链膝假体及旋转铰链膝假体等,该类假体主要用于膝关节已有多次手术史,骨缺损严重及内外侧副韧带损伤严重的患者。当然,每款假体均有自身设计的优缺点,需要医生术前、术中全面评估,为患者选择合适假体并根据不同假体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