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膝关节疼痛,特别是无明显诱因出现的夜间疼痛,是儿科或者骨科诊室常见的主诉。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导致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现膝关节疼痛就误以为是得了膝骨关节炎或肿瘤,非常担心,到处乱投医,给小孩和自己的家庭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青少年膝关节疼痛有多种原因,其中生长发育痛最常见,早在1823年就有了这种病例的报导,2~12岁的孩子中有3%~37%的人会受到生长发育痛的影响,但大多数的儿童在学龄前和小学年龄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疼痛,年龄越大的儿童经历生长发育痛的可能性就越小,男女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别,关于生长性疼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多种理论,但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充分解释相关临床症状。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病因可能是下肢的快速生长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生长不同步,导致肌肉、肌腱、韧带结构相对较短,并且骨膜张力增加,从而出现膝关节周围的疼痛。夜间生长激素的释放增加,细胞生长速度比白天快,这也可以作为疼痛常在夜间出现的一种解释。从骨骼代谢等角度来看,另一种理论是维生素D含量降低会引起疼痛,相关文献报道,通过对患病儿童的维生素D和钙水平进行研究,发现疼痛加剧的儿童血液中维生素D的水平降低,用维生素D替代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
这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痛,主要发生在膝关节附近的部位,大多数(80%~90%)患者描述双侧疼痛,平均每周发生2~3次,疼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会出现诸如盗汗、体重减轻、发烧、全身乏力、疲劳、食欲不振、皮肤变化等。但由于缺乏可直接用于检测膝关节生长发育痛的特定检查方法,所以永远不要草率地将这种疼痛状态视为生长发育痛。夜间单侧腿痛的一个更常见的原因是骨样骨瘤,需要引起家长的警惕。生长发育痛往往是自限性的,在白天不会表现出持续或加剧的疼痛特征,但可在剧烈运动(长时间高强度的军训、篮球训练、羽毛球比赛等)后出现疼痛加剧的症状。在鉴别诊断中,排除恶性疾病或细菌性骨髓炎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对预后很重要。
青少年的“生长痛”
更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初针对急性儿童白血病的研究报道中,在40%的儿童患者中出现肌肉骨骼症状,并且放射学诊断通常不明显。父母必须对患儿关节的疼痛认真对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或额外治疗,因为生长发育痛病程往往是自限性的,预后良好。另外对疼痛部位进行轻柔的按摩、局部热疗或冰敷都可以达到缓解膝关节周围疼痛的效果,必要时还可以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疼痛加重或持续性存在,请一定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当然,对一些有偏食习惯的儿童,我们的经验是鼓励其多吃蔬菜、适当饮牛奶等,可以很好地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