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红树林是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组成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群落,因树干及树液多呈淡红色而得名。红树植物具有呼吸根和支柱根,它的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并长成小苗,然后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红树植物更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在全球约有55种。中国的红树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份沿海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一些河流入海口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湿地,也适合红树林生长。自然生长的红树林有海漆、木榄、秋茄等珍稀树种,其植物群落多成为东半球候鸟迁徙的栖息地和中途歇脚点,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

红树林是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贵的植被类型,对于海岸生态环境保护和近地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红树植物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生长区内潮沟发达,深水区的动物被吸引来到红树植物生长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因此,红树林又享有“护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功能,对人类有着很高的生态价值。红树林的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茂密高大的红树林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能有效地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植株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此外,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

《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一书系统阐述了红树林栽培、管养与保护的基础知识及其生态修复的技术要点,并结合科研试验与具体工程实践案例展开论述,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理论性与实践性俱佳,适合从事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广大基层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本书主编李水雄先生是我10年前指导的风景园林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在学期间就表现出色,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很好地兼顾了学业和工作,并取得了优良成绩。他在主持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期间,曾多次邀我到现场踏勘和指导。他率领团队认真学习钻研,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该项目较好地实现了“科学内容”与“艺术景观”的结合,从而获得了国家级专业奖项的金奖,做到了“实至名归”。从本书所表述的内容来看,主编及其团队的科技理论水平也在工作中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此,我感到十分欣慰,希望他们能够不断进取,再创辉煌。

如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滨海湿地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有关的科技攻关项目和保护利用建设工程正在各沿海城市大力开展。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发行能够为我国的红树林保护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广东园林学会副秘书长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园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22年11月21日 yayLed4BgLmLoYUA6xD4NeapCrkk9ml0mwOsXZ36gXuayYcyndqfinsTaa2TjBq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