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会问什么是血糖“跳舞”?
所谓血糖“跳舞”,就是血糖忽高忽低,像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乱窜,餐前和餐后血糖相差甚远。为什么血糖会“跳舞”?原因就是胰岛功能近乎衰竭。
通常我们把具有血糖忽高忽低特点的糖尿病,称为脆性糖尿病。什么是脆性?脆性指病情极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难以控制。脆性糖尿病对于患者本人和临床医生,都是棘手的难题。
脆性糖尿病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血糖忽高忽低,血糖一会儿“冲上云霄见太阳”,一会儿“跌入万丈深渊”,像坐过山车一样。例如一个患者晚上睡前血糖是8.0mmol/L,第二天早上的血糖竟达到16.0mmol/L。脆性糖尿病常见于一些晚期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某些1型糖尿病患者。
这类患者对胰岛素异常敏感,胰岛素剂量的微小变化就可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通常1个单位的胰岛素可以降低2~3mmol/L的血糖,可是这类患者1个单位的胰岛素可以降低5~6mmol/L的血糖。
在饮食量、运动量和胰岛素剂量恒定的情况下,患者的病情也极不稳定,出现“低血糖—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昏迷”反复变化的症状,这类患者的病情随时都可能加重,往往改善也比较困难。
吃饭前后测得的血糖相差11.1mmol/L,反复测定每天早上空腹血糖日差变动在5.0mmol/L以上。
对胰岛素注射剂量的调节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稍增加一点胰岛素注射剂量(如2个单位)就发生低血糖;当血糖下降时,稍稍减少一点胰岛素注射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
脆性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就是发生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低血糖昏迷。
频繁发生的低血糖及高血糖(血糖波动)能够加速动脉硬化,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脆性糖尿病的首要治疗方法是安抚患者的情绪,情绪波动会导致脆性糖尿病病情的加重。
(2)患者和医生需要经常关注血糖的变化情况,根据变化不停地变更胰岛素治疗方案,而且必要时可混合使用短效胰岛素和中长效胰岛素。
(3)此外,对于患有脆性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应用中药来控制血糖效果会更好一些,中医的优势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