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患者的饮食与疾病的治疗息息相关,人们特别关心两者之间的关系,但三言两语又讲不清楚。生了病看医生,患者和家属都要问:要吃什么?忌口什么?这就是饮食宜忌。

饮食宜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饮食宜忌指疾病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而广义的饮食宜忌则是根据人体的体质、疾病的性质、食物的性味,将食物分为有益和有害两类。

饮食宜忌是中国医学之食疗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治疗疾病和保健长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医很注重饮食宜忌,对此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已经记载了食物的“五味所禁”;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也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后世医家学者也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发展、总结,形成了一整套饮食宜忌理论,进而将其发展为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国食疗学。

西医也很注重饮食对疾病的影响,讲究营养成分的补充。西医的饮食调理基于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食物的营养成分,提倡缺什么补什么,形成了西医学中的临床营养学学科,大医院还配有专业的营养师,管理患者的饮食。

实际上西医也讲忌口,如高血压、心脏病、水肿患者忌过咸食物;肝硬化患者忌酒;胰腺炎患者忌高脂肪饮食……而痛风症的忌口之多、皮肤病的忌口之严,与中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西医的饮食宜忌理论形成相对较晚,但许多内容也与中医的忌口不谋而合。

中、西医的饮食宜忌,可分为体质对食物的宜忌、疾病对食物的宜忌、药物对食物的宜忌、食物对食物的宜忌四方面,本书重点阐述疾病对食物的宜忌。

本书大部分内容为笔者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部分内容参考了中医经典著作和网络共享资源。在饮食与疾病方面,罗列颇为全面、释义简明扼要,对于疾病的治疗和疾病的康复,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

然而,食物成分之复杂,疾病过程之莫测,人类认知之有限,纵才高八斗、学贯中西也难以概全。既然本书重点阐述疾病对饮食的宜忌,自然不能以学术的眼光审视,本书也远非饮食指南和饮食规范,故建议将其作为日常生活和疾病食疗方面的参考书来阅读。书中内容有些业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有些尚缺乏实验依据;有些是民间习惯,有些还鲜为人知。总之就是信者信之,不信者存疑待考可也。

饮食宜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也要注意到,过分强调忌口,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患者的忌口,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治疗而异,既不能笼统地“一概忌之”,也不能“百无禁忌”。

我们要尊重传统的忌口习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那些毫无道理,甚或故弄玄虚,以致患者无所适从的“忌口”,是不恰当也是不科学的。过犹不及,过度忌口可能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任何疾病都需要精心、细致、周到的饮食护理和调养,在参考本书的同时,更要注意营养的合理补充,多方面配合,才能增强体质,稳定病情,加快疾病的康复。

本书作者有30余年一线临床经验,理论联系实践,中西医结合,并注重研究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在1993年版和2010年版的畅销书《百病饮食宜与忌》及近作《不要吃出癌症来》等书基础上,本书总结整理了200余种常见疾病,包括42种常见肿瘤及39种中医病症的饮食宜忌,简洁通俗地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常见疾病及中医常见病症的饮食宜忌,回答了人们在疾病期间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的问题,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

本书可以作为患者的应急饮食指导,得病后查找病名,对号入座,根据病情安排饮食和注意忌口;也可供大众闲暇时浏览阅读,充实自己的饮食忌口常识,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或可以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和家属的饮食宣教及大众科普之参考。 w7Cv2mUFKhDhfHatY8OaX56NH+4hEoOQKIRFrhp4fHeqoW/isAvmxPLrk14D+2z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