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这些能量主要来自食物,而要将食物转化成气血能量则需要脾胃协调工作,因此,脾胃是后天之本。体质偏虚寒、脾胃虚寒的孩子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较差,无法获取充足的能量,因此普遍体质差、爱生病。
如何判断孩子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指孩子脾胃阳气虚弱、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脸色黄 :脾胃虚寒的一种表现。胃属阳,主受纳腐熟;脾属阴,主运化水液与食物。脾胃就像滋养孩子生长的土地一样,通过消化吸收食物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因此,孩子脸色黄而不润,多为脾虚,运化失常,水谷、水湿不化所致。
鼻梁有青筋 :鼻梁有青筋的孩子多半气虚质明显、脾胃受损,我国古代的中医儿科专著《幼幼集成》中指出:“山根,足阳明胃脉之所起。大凡小儿脾胃无伤,则山根之脉不现”。
足阳明经简称胃经,起于鼻旁,左右相交于鼻梁上端凹陷处,而青色多属于寒证。孩子鼻梁山根处有青筋,表明孩子脾胃受损了,往往是脾胃虚寒所致。
大便不正常 :除了初生婴儿的胎粪呈浅绿色或黄褐色之外,添加辅食后的孩子正常大便应该是金黄色的。年龄大点的孩子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大便一般为浅棕色,干湿适中。
不正常的大便与健康的“香蕉便”不同,在性状上或溏便、有食物残渣,或“羊咩便”,硬结难解;消化系统有问题时,大便有较浓的腥臭味,那是食物无法被很好地消化造成的。
舌苔厚 :观察舌苔可以了解脾胃消化情况。正常的孩子,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白苔、舌质粉红。舌苔由薄转厚,表明孩子可能积滞加重。脾能运化水湿,脾虚会导致水湿代谢障碍,表现为头身困重、大便黏腻等症状,这时的舌苔会很厚腻,边缘有舌痕。
健康舌象
气虚化湿舌
除了上面这些症状,脾胃虚寒的孩子还可能有食欲减退、腹胀、睡不宁等脾胃不调的症状。脾主肌肉,脾胃虚寒的孩子肌肉松软不实。由于脾阳虚,孩子还有阳气不足的表现,比如畏寒怕冷、喜热食、精神不振、手足不温等。此外,脾胃虚寒的孩子性格多沉静、内向。
脾胃虚寒的孩子,如何调理?
脾虚,会影响肝、肾、心等其他脏腑,引起全身疾病。调理身体,首要调理脾胃,养护好孩子的阳气,身体抵抗力增强了,孩子才能少生病。
① 做好保暖,避免受寒。寒冷会伤害脾胃阳气,当孩子吃寒凉食物时,胃肠蠕动会受到影响,造成消化不良,长此以往则会损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寒的孩子,要忌食过多生冷食物,四季都要避免感受外部寒邪,尤其是要避免夏季长时间待在低温空调房中,孩子睡觉时,肚子上要盖好小被子,以免受寒。
② 及时助消化,避免积食。脾胃虚寒的孩子,承受能力有限,吃得太多,脾胃会因高负荷运作而再次受到损伤。家长每天要关注孩子的消化,用“许氏 10 秒消化判断法”来判断孩子吃得是否合理(具体做法详见后面章节),消化不好时要及时消食导滞。
③ 饮食调养,健脾养胃。脾胃虚寒的孩子,关键靠日常饮食来调理,强健脾胃,温阳补气。若孩子消化能力较差,饮食宜细、软、易消化,可少食多餐,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果食物过硬、过多,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同时,可适量吃些温阳益气的食物,比如黄鳝、韭菜、樱桃、茴香等,或在烹调时加入辛温的葱、生姜、蒜等调味。孩子无积食、无病痛时,要抓住时机,根据食疗方来健脾益气,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④ 小儿推拿是调理脾胃虚寒很好的辅助方法。其中,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常给孩子按揉足三里穴,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功能,此外,还可以揉二马穴、补脾经等。做推拿的同时,可以跟孩子聊聊天,这也是不错的亲子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