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积食的多种发展

积食得不到消导,就在体内囤积堵塞。囤积堵塞的越来越多,脾越来越疲惫,营养、津液、气血都会被堵住而不能流通,就形成了滞。营养、津液、气血无法运送到五脏六腑,那孩子不仅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还可能会生病。

初伤乳食,称为新积。 这时候积食刚刚形成,病位还在胃肠,孩子开始有不爱喝奶、喝奶的时候烦躁的表现,或者大便有奶瓣、甚至水渣分离。只要减少饮食,或母乳喂少 1 分钟,或配方奶冲稀一点,辅食减量,不要哄喂,孩子很快就能调节过来。切忌过度强调定时定量喂养,不要要求孩子每天喝多少毫升奶、吃多少饭,而应按需喂养。

此外,新积的孩子,病位多在胃,第 2 天舌苔就会比较厚,口气也会大一些,或者大便不正常,晚上睡觉不安稳。上述情况明显的,应该让孩子清淡饮食,减少食量,可以服用三星汤,调整 2 ~ 3 天。

积食日久,就会形成久积。 久积就会气滞郁热,孩子的气血和津液也会有所损伤。这时候病位已经在脾胃了。

久积的孩子,头发和面色都发黄,显得比较干瘦,有的孩子的肚子会胀大,经常肚子痛或者大便秘结,老是拉“羊咩屎”。晚上睡觉不“老实”,翻来覆去,喜欢趴着睡,半夜会哭,或者磨牙,也容易盗汗。这类孩子,往往消导能力比较差,要配合健脾助运,慢慢提高脾的能力,易积滞的情况才会慢慢好转。特别要注意的是,健脾补益的食疗方一定要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的时候,抓紧时机给孩子服用。当孩子有积食时,则要先积极消食导滞,且应配合素食。

孩子消化好时应该如何调理呢?除了每周 1 次三星汤搭配素食进行保健、预防积食外,日常可以多用太子参泡水给孩子喝,每周 2 次。另外久积就会气滞,理气最好用陈皮,煮粥、煮汤时可以放一些陈皮,或者直接用陈皮泡水给孩子喝。1 岁以上的孩子都能喝但每周不超过 3 次,每次 1 ~ 3 克,且有“热气上火”表现时不能用陈皮。

如果不及时助消化、合理健脾,积久就会成疳,疳积是更严重的脾胃问题,必要时要就医调治。

什么是疳积?

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简单理解就是积食很严重了,变成疳积,主要的特点就是明显的形体消瘦。疳积的孩子身体长期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已经影响了生长发育。西医的说法是儿童营养障碍性疾病、长期的消化不良、吸收不好,包括多种能量、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的缺乏。

“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的意思就是:久积成疳,积食久了导致疳证的产生,而积食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饮食喂养不当。

根据严重程度,疳积主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 3 个阶段。那么家长如何初步判断孩子有没有得疳积呢?

疳气: 孩子消瘦,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干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

疳积: 形体消瘦明显,孩子的肚子大,甚至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老是掉头发;脾气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但是有时候又很胆小怯懦;有时候会揉眼睛、挖鼻子或者吃指甲。

干疳: 孩子极度消瘦,皮包骨头,皮肤干枯有皱纹,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无泪,或可见肢体浮肿。孩子干疳需要马上就医治疗。

为什么处理孩子积滞那么重要?

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脾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消化吸收食物,并向五脏六腑输送营养,是人体能量的制造中心和运送枢纽。所有给孩子补充营养、补脾益气、增强抵抗力等的调理,都必须在孩子不积食的基础上,否则不会有理想效果。

总结

气虚夹滞的表现:舌苔白厚,有口气,大便不正常,或溏稀,或硬结,睡眠质量差,小动作多,易惊醒、夜啼等。

积滞化热的表现:舌苔黄厚,舌质红,口气酸腐味重,小便黄短,大便硬结,睡眠质量差,有“热气上火”的种种表现。 WwVyBpXRyCci9OYc61zvIT9Eh6hhJk/XK8mMig7S30d1dXZSAI1G5TqP9KqGR2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